集体采写
台风“烟花”来势汹汹,杭州防台风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多地暴雨。杭州全城总动员,转移、抢险、抗灾争分夺秒。
风雨里,因为有他们,很暖心很安心……
萧山进化镇位于杭州的较南段,也是到目前为止杭州雨情最严重的区域。
11点左右,进化村民叶会尧撑着自家的小船往返与村民家中,把很多受困在家群众一一接出,送往村内地势较高的安全点,然后再折返到其他村民家中救人……
救援现场,叶会尧的女婿傅鑫鑫说:“小船是自家买来备着的,已经放了一段时间了,没想到这次居然派上了大用处。一直以来,老丈人给人的感觉都是很热心的,作为一名党员,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在疫情期间也是如此,61岁的他还积极报名参加防疫志愿者。”傅鑫鑫打心眼里佩服自己的老丈人。
短短2个多小时,叶会尧已经救出十多个村民,大多数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因为小船载重有限,每次只能接送一名群众,所以为了更好地开展救援,叶会尧父子俩轮流上阵。
今天下午左右,本报记者蔡怀光驱车前往进化镇吉山村的途中,载出被困于厂房的女子和孩子。
下午2点,记者在进化镇白曹线,交警采取了交通管制措施,在现场看到了消防的冲锋艇和民兵连的冲锋艇,正在进行救援。
裘家坞村裘加兴夫妻年近九十,独居家中,他们儿子在外地工作,在村里的志愿者和热心村民的帮助下第一时间将老人安全转移出来,并送到他们儿子的住处。
7月24日上午10点,在经历了前一晚的“劝导失败”后,西湖区庙前街社区书记刘钰欣带着3名社工,“守”在了陈韵芳家中,为的就是说服他们配合社区进行转移。
陈韵芳居住的胡同两边都是D级危房,因为年久失修,房屋的墙体早已严重倾斜。陈韵芳今年75周岁,腿部患有残疾行动不便,老伴已是80多的高龄,陈阿姨的儿子小赵因病瘫痪在床无法行走,如果台风天气导致危房倒塌,后果不堪设想。这一家三口的安全转移,是刘钰欣和全体社工们的心头大事。
上午10点,刘钰欣和3名社工穿着雨衣带着雨具来到了陈阿姨家中。看到这样的阵势,陈阿姨一家心头暖暖的,终于同意了转移。
下午3时许,社区工作人员推上轮椅来到陈阿姨家中,小赵坐在轮椅上,社工们给他盖上了雨披,还贴心地把他的脚也包裹了起来。出门前,刘钰欣一再叮嘱“身份证带了吗?”“屋里面灯关了吗?”
转移过程中,小赵虽然坐着轮椅,但双腿无法弯曲,脚后跟非常容易拖地,为了不让他磨破皮,4名工作人员前拉后抬一路互送。
在望江街道清泰门社区莫邪塘东村,街道和社区也在加快转移安置工作。独居老人赵剑英奶奶今年88岁高龄,她的儿子因为有工作,无法及时赶来帮助老人整理、搬家。社区党员、志愿者马上帮她打包整理,又借来轮椅,送她到附近酒店暂作安顿。
经历了一晚狂风骤雨的肆虐,今天一大早,刚通宵值班的95后小伙章辉穿戴好雨衣雨鞋,扛着铁锹一头冲进风雨中,去检查疏通小区易积水易塞堵道路、沟渠。
章辉是滨和社区的社工,也是一名党员,“昨晚风雨大,昨天白天清理过的道路和楼顶的水沟果然又被堵了,积水厉害。”章辉边说边奋力铲起水沟中的淤泥。
“还好他们来得及时,我真担心倒灌进来可怎么办。”303的住户小王特别感激。
回到办公室,章辉脱下雨衣,身上的衬衫已被汗水浸透,同事让章辉赶紧回家换身衣服补个觉再来,章辉却说,“不用,一去一回又要几个钟头,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为了防范“烟花”可能对杭州乃至浙江的影响,杭州消防1支省级水域救援专业队,16支站级水域救援专业队已严阵以待。
杭州钱塘区消防救援大队,6个基层消防救援站的全体消防指战员们,写下了一封封请战书,并按下了手印,请求随时加入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中。
“救民于水火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杭州消防钱塘区大队的消防员说。
据悉,钱塘各消防救援站对各类抢险救援装备、水域救援装备进行仔细全面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进行拉动实操演练,确保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萧山河上镇机关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的救援小队,徒步进入东山村,动员沿山农户转移。沿着山路,救援小队脚下是从山上倾泻而下的泥石流,他们逆流而上,与“烟花”赛跑着。“我们必须赶在泥石流真正肆虐前,转移所有村民。”
建德市大洋镇高垣村,综治干部郑建清在防台巡查过程中发现高垣溪孝子牌前的河道内有大石块,存在堵塞问题,马上下河动手进行搬运清理。
暴雨中的石桥装饰市场的南面通道上有明显积水,若不立即处理,将会倒灌至经营户的店铺内。电工师傅蒋惠华二话不说,在自个身上绑上安全绳,扑通一声跳进河里,疏通管道。
不让老人落下一顿热饭,上城区30个家门口的爱心食堂提供上门送餐服务,为老人们送上热乎乎的饭菜。“我们已经登记了用餐老人的家庭信息,台风天就把饭菜送到家里,让老人在家安心享用。”食堂工作人员说。
一位大姐骑电动车从石祥路消防队门口驶过,由于积水太深,电动车突然滑倒,大姐摔倒在地。上城区城管局市政巡查员许棋亮与环卫工人戴桂侠正在此处巡查,发现有人摔倒后立即上前查看,二人分工合作,一人留在原地为大姐撑伞,一人打电话叫110,又打电话给大姐家里人,陪同大姐一直等到家里人到来后再离开。
编辑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