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二8班和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初二8班的7位同学怀着激动的心,采访了具有67年党龄的老党员江坪。江坪从浙江工人报的记者做起,历任浙江日报部主任、编委、副总编、总编辑,曾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杭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任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小记者们围绕红色记忆、人生命运重大转折等问题,采访了江坪。
唐卓昀:江爷爷您好,能跟我们讲讲您入党时的经历吗?
江坪:我为什么要入党?因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有道德、有利于人民。要入党,就要先写入党申请书;入党申请书要讲心里话,不要讲套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入党申请绝对不要抄,抄了没用。入党申请写好以后,要找两个入党介绍人,介绍人定了以后,他们把申请书交给党支部。支部会议再讨论你可不可以入党,有的是可以的,有的还有不足,支部委员会找你谈话的,经过努力再申请。
少先队是共青团的后备力量,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力量,你们先当好后备军,到18岁以后成年了,共青团员可以申请入党,支部通过以后就开支部大会,向党宣誓,选好以后你还是预备党员,表现合格才能转为正式党员。
袁朗:请问江爷爷能给我们讲讲改革后和改革前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江坪:通俗的一句话说:“过去老三件,现在新三件。”过去的老三件是手表、缝纫机和自行车。只要拥有了这三件家具,那个家庭就已经算非常富裕了。而现在的新三件呢,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洗衣机、电视机和空调吧。现在有房有车的人多得很。从前买东西都是要粮票、油票和糖票的。我那时特别喜欢吃糕饼,但手上只有三张糕饼票,一天就吃完了。看现在,不愁吃不愁穿,要买什么网上一叫就到了,再远处的商品都能通过手机和快递买到。你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里,更应该感谢党为你们做的,你们也要努力学习,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傅宇:您觉得中国有现在的发展和成就,得益于什么?
江坪:当然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13岁时是工厂的学徒工,家庭困难,没书读。在那个工厂,一个13岁的小孩要背50斤重的东西。过了几年,宁波解放了。得益于共产党的培养,才有了今天的我。
你们看看,现在的生活变化有多大。你们看看,全世界四分之三的小商品在义乌交易。上天,我们的“天宫一号”在宇宙飞行三个月;入海,我们的潜水艇能潜到一万多米。上天入海,我们国家都已经是世界领先了。突然想起一首歌,你们会不会唱《唱支山歌给党听》?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中国的发展就是党的功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党。
胡恩喆:江爷爷,作为一名老党员,您能谈谈入党前后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江坪:成为党员就有了政治身份,要永远遵守党的章程,永远为党和人民服务。你们青少年也是一样,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就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中,青少年的献词你们都收看收听了吗?都看了啊,是不是很激动人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你们从小就要这么做。我们在海宁建了一个长者会客厅,让老人一起读书交流,也想在杭州建一个。作为一名党员,就得对自己有要求,不停服务社会。
申屠清华:江爷爷您好,一百年来,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的进步也非常快。你觉得,媒体的发展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呢?
江坪: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推荐鲁冠球的一封信》,鲁冠球做到了“以德立企”,为人民带来了福祉,我们应该记录、传播他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他。像这样的文章,就能为大家带来好处。记者就是要通过写出好稿子,推动社会进步。
毛佑然:江爷爷,您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不知道您是否关注到今年的杭州中考存在“过于简单,无法选拔优秀学生”和“阳光普照,为学生减压”两种观点,您赞同哪个观点?
江坪: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过于繁重,所以政府正在密集出台减负政策。我认为正确的学习观应该是你们树立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要明白勤奋出成绩,而不是靠培训机构的拔苗助长和过度灌输。什么是优秀?努力勤奋、能够自主学习的学生最优秀。
采访心得:
唐卓昀: 江爷爷在12岁的时候,就成为了棉纺厂的一名学徒工,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那时的艰苦环境是难以想象的。他的经历,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样,都从穷困潦倒逐步步入小康社会。江爷爷告诉我们,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正是因为共产党对江爷爷的悉心栽培,他才能从一名纺织工小学徒,成为今天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这次江爷爷给我们上党课,让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全新的认识。
申屠清华:江爷爷是一名资深的老党员。采访时,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作为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见证了祖国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的过程,并通过写出一篇篇精彩纷呈的稿子,记录了时代变化的点点滴滴。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党员让我明白,要有志气、骨气、底气,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钱宸聿:第一次采访这个辈分,有这种经历的老人,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不过问着问着,也就释然了。也许是因为江爷爷的平易近人罢,也许是那段时光发生的事对我们的吸引罢,到最后,纸上也没留下什么,脑中却想了许多:确乎是能理解老一辈那种对共产党崇高的敬意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对和平、安定的生活的渴望是无与伦比的。这时候共产党出来了,他们一步步壮大,最终解放了全国,于民危难之际拯救人民,这恩,自然是无以为报。这股崇敬,不是那一辈的特权,更应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呼喊。
编辑 李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