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浪立潮头② | 国科大杭高院刘京:杭州也有一个“谢耳朵”,关心的是百亿年前的宇宙

杭州日报 2021-10-19 21:57:00 13.2w阅

 记者 傅凌波 实习生 毛郅昊

通讯员 赵星 邱语

西湖区转塘,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3号楼的一间办公室,在这10平米的空间里,刘京每天和黑洞、引力波、暗物质打交道,探索着百万光年外的星系,遥想着百亿年前的宇宙,不断突破理想的墙,去到想象的高处。

这位来自河北衡水的博士后,是一名90后理论物理工作者,和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谢尔顿从事类似工作。自2020年9月进入国科大杭高院博士后工作站后,他师从蔡荣根院士,潜心研究早期宇宙的物理过程,在国际物理学界发出了中国年轻学者的声音。

01
物理博士说自己物理成绩并不“好”

你可能会觉得,研究宇宙,应该每天守在望远镜旁。但其实,刘京的工作状态和我们相差不大:对着笔记本电脑,看网站、做计算、写文章。只不过,他研究的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和开始初期的物理过程。

研究早期宇宙,离不开近年来物理学界一个时髦的词汇——引力波。刘京告诉记者,引力波是一种由引力影响的时空波动,这种波动在宇宙中传播时,能量几乎不会耗散。正因如此,诞生于宇宙早期的引力波,即使穿过亿万年的时光和星辰,仍保存着彼时的宇宙信息,对理解宇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刘京的学术课题,通常是以百亿年、百万光年为基本度量衡。研究如此遥远又宏大的学术命题,价值究竟何在?“知道我们从何而来,才能知道该往何处去,这是研究早期宇宙的最大意义。”刘京坦言,引力波的实际应用可能还要走很长的路,但从现实角度看,一项研究带来的远不止是某一学科的发展,很多时候,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更容易被运用到生活中。

即使可能在整个学术生涯,都看不到研究成果有实质性突破,但这并不会让刘京停下探索的脚步。“做别人还没做到的事情总是充满了吸引力。”最近,他也在研究黑洞相关问题,“黑洞是密度极高的天体,类似于早期宇宙,如果想知道极端情况下的物理现象,探索黑洞是必经之路。”

有趣的是,这位高考被保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仅花5年就完成硕博学业的物理学霸,却坦言高中时自己的物理成绩并不“好”,“喜欢物理是因为没有什么要背诵的内容,考题比较有意思。”

02
杭州有着吸引人才的“引力波”

尽管宇宙学是门孤独的学科——在中国,像刘京这样从事早期宇宙研究的学者不足百人。但在杭高院,他并不感到孤独。

“看到有意思的文章,会直接去敲同事的门,拉着他们一起讨论。”刘京很享受这样的学术氛围,“讨论常常从下午4点持续到深夜11点,晚饭也顾不上吃,课题组的同事都是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顶尖人才,交流间会碰撞出许多灵感。”

作为中科院体系的一脉分支,杭高院自2019年6月落户杭城以来,已集聚12位两院院士、196位双聘教授、93位杰青及相当层次的国家级领军人才,并通过实施空间引力波探测太极计划等项目,助力杭州集聚更多科技创新人才。

除了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氛围,杭高院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全方面的,尤其是独具特色的“教授工作室制”,每位博士后进站后,都会进入到由一名首席教授、两名青年学者、一名培育人才组成的教授工作室,能享受到来自多位导师的“组团指导”。

杭高院提供的生活保障也为像刘京一样的博士后们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有拎包入住的公寓,还有充足的实验经费助力科研人员勇攀高峰。此外,根据2019年杭州出台的“博士后倍增计划”,2019年6月3日(含)以后进入杭州市博士后工作站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在站人员,可享受每人每年12万元的生活补贴。

【人物名片】

刘京,出生于1992年。研究兴趣为早期宇宙的物理过程及其导致的可观测效应,包括随机引力波背景、原初黑洞等。在导师指导下,刘京今年在国际著名物理学期刊Phys. Rev. Lett.上发表文章,该研究提出了新的机制产生强各向异性的随机引力波背景。


编辑 刘金洋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