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刚入职不到一年,杭州90后小伙一头黑发变白发,背后原因令人心疼

杭州新闻 2021-12-03 12:45:00 2.7w阅

你绝对不会想到,

照片中,顶着一头银白色短发,

正在专心致志工作的,

是2019年才来到余杭疾控的

92年年轻小伙鹿燕青。

更让人大吃一惊的是,

鹿燕青的同事告诉天妹,

刚来单位的时候,

他还是一头黑发,年轻帅气。

结果入职不到一年,新冠疫情爆发,

他原本的一头黑发,

也在日以继夜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悄悄变得花白。

经过多方打听,

记者联系上了这个工作两年后,

头发花白的年轻小伙子。

鹿燕青笑着说,

因为自己的体质原因,

原本白头发就要比一般人多,

以前还会染一下头发,

后面工作忙也就顾不上打理发型了。

不过防疫的工作任务确实比一般的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

自己头上又长出了不少白头发。

蚊媒常规监测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

鹿燕青和他的同行们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不仅要24小时随时待命应对突发情况,

更是随时做好奔赴其他地区

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准备。

前阵子,

鹿燕青刚完成驰援内蒙古

额济纳旗的防疫任务,

结束隔离回归了余杭的岗位。

2020年拍的生活照

10月25日晚上9点左右,

正在健身房健身的鹿燕青

接到单位的电话通知:

第二天一早出发额济纳旗,

刻不容缓!

鹿燕青当即就赶到商场

购置了一些必要的衣物,

电话里和家人、女友说了一声后,

马不停蹄赶到疾控中心做核酸检测。

深夜12点到家里后,顾不上休息,

就立刻收拾行李。

10月26日早上9点,

鹿燕青出发去了内蒙古,

距离接到通知,

才过去了12个小时。

抵达阿拉善机场

鹿燕青的支援工作,

主要是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文简称流调)。

10月27日下午3点报到后,

工作就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任务是流调当地老年人

和外来老年旅游团,

语言沟通不畅增加不少难度。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宾馆时,

已经是晚上10点。

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现场督导检查

下班后才休息了没一会,

手机里的消息

就在凌晨1点不停跳出来:

发现新增病例,流调工作立即展开!

睡得迷迷糊糊的鹿燕青一骨碌起了床,

立刻和小组成员开始工作,

忙碌到早上6点,

才终于把流调报告撰写完成。

而这时,离新一天的上班时间

仅剩2、3个小时了。

匆匆回床上小憩了1小时后,

鹿燕青又立马投身到了新的工作中。

除了流调,他还要不停外出走访,

了解各地的防控措施是否到位。

繁忙的工作常常让队员们没法按时吃饭,

午餐经常拖到下午2、3点

才有机会扒拉两口,

甚至有时候会两顿并为一顿。

社区现场走访

11月4日,

鹿燕青完成任务回到了余杭。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以来,

不分白昼的工作节奏,

已经成了日常。

去年1月新冠疫情防控期间,

他被编入消杀组,

经常背着40斤重的消杀机

对疫点开展终末消毒。


去年3月,

鹿燕青被紧急抽调进驻机场,

守护杭州,守护国门。

每天现场工作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

经常连续工作到深夜,

工作强度特别大,

穿着防护服的他都不敢喝水。

他接手的新冠疫情处置工作,

主要是病例流调、密接、

次密接排查追踪管控、疫点终末消毒、

隔离点的改造及业务指导,

阳性物品的处置等,

这一接就是2年。

采样

“头发白了,

我的家人和女朋友都挺心疼的。

不过好在,女友是医护工作者,

她特别能理解我,

家里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鹿燕青觉得,坚守在防疫一线,

虽然累,但是自己的人生

时刻在闪烁着光芒。

除了鹿燕青,

还有一名余杭的白衣战士,

也在这期间,驰援内蒙古,

参与防疫工作——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治科科长杨涛。

今年9月底,他才刚结束

在厦门的抗疫工作,

10月底,又要远赴内蒙古

全国各地奔波顾不上家庭,

哪里有需要,就投身到哪里的防疫,

可能就是医护人员

在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

2020年“战疫”开始后,

杨涛一直连续作战在防疫工作的前线,

累计超时工作949小时,

快速出动300余次

对300余例疑似、确诊病例

以及高风险人员

进行了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上千条情报进行核实追踪,

完成各类调查报告近400份。

不止是鹿燕青和杨涛,

每一位坚守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

都丝毫不敢松懈紧绷的弦。

因为这是在和疫情抢时间,

这是在和“病毒”赛跑,

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

编辑 李俪

来源|文明浙江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