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家!浙财大率先开设劳育必修课

杭州新闻 2021-12-31 16:25:00 8.3w阅

通讯员 赵蕾 王显

见习记者 王泽英

近日,浙江财经大学的校园内多了许多不一样的风景:校园里忙碌劳动的学生身影、课桌上的花瓶、一个个精巧的陶艺作品......这些都是“大学生劳动教育”公共必修课的内容。

2021年9月份,浙江财经大学首开劳动教育课程,并成为浙江省内第一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高校。校党委学生工作部负责人表示:“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道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希望学生们掌握高深劳动理论,也希望他们掌握实用的劳动技能,更希望他们不要眼高手低,从身边的点滴劳动实践做起。”

目前,该课程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课程考核成绩计入学籍档案。课程包括了理论教学14学时和实践教学18学时,同时,各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安排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同学们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还能够享受自己动手劳作的快乐与充实感。

学校专门邀请了校外专业人士来为老师们培训,经过4次课程设计研讨会、2次学生论证会、6次集体备课、2次技能培训会,老师们才能够真正走进劳动教育课的课堂。学校还有4位辅导员化身成为了“劳动技能指导老师”,由于本身所学专业匹配且具有执教经验,所以分别负责了篆刻、陶艺、插花和医疗救护这4个特别的课程板块,供学生们根据兴趣自由选择。

深入“劳动+”
课堂创新,丰富多彩

劳动走进课堂,同学们可以在理论学习中了解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小到日常卫生、洗衣收纳,大到园艺设计、社会志愿等,均有涉及,此外,老师们还通过视频讲解、现场互动等方式展开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的相关知识教学。

经济学院21级的学生张雪婷说:“劳动教育课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让我深刻树立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让我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提升!”

“劳动+”多部门协同建设,课堂上不仅有授课教师,还有后勤部的员工助教,各专业的知识也被融合在劳动教育中,这样的模式旨在不断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协同发展,使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形成以劳育课为基础,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浙财特色劳动教育新局面。

为了体现课堂成果,任课老师展示了很多的学生作业:“有的同学给了我一份窗花剪纸,有的同学绣了香包,有的同学做了雕刻,还有自制小饼干的......从这些作业中,真的可以切实体会到同学们创新创造力与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每一个都能给我新的惊喜!”

打造“劳动+”
劳动文化,实践探索

课堂之外,劳动文化也在实践中发芽。周末,是同学们集中劳作的时间,主要在室内进行桌椅擦洗、卫生间及地下车库的拖洗,在室外进行除草、操场看台的擦洗等等。面对这火热劳动的场面,任课老师们自有感动:“不是担心他们做不了这么辛苦的工作,而是很多担心学生们会不会觉得这么“幼稚”的劳作他们瞧不上,看到他们认真、没有怨言地扫厕所、拔草、清理垃圾,让我们觉得,他们真的做到了、领悟到了一切劳动都是平等的。

为了不断将“劳动+”校园文化融入到校园建设中,党委学工部还邀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何强教授前来弘扬榜样力量,举办“劳模大讲堂”。作为抗疫第一线的杰出工作者,何强教授娓娓道来那段刻骨铭心的援鄂经历,让同学们对“劳”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工商管理学院21工商3班的黄珺瑶同学感慨道:“对于劳模大讲堂活动,开始是抱着抚慰以往医学梦的心态才报名的,听完全程又对医生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敬畏,也让我的专业有了多元化的融合。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与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感受社会温暖、人性博爱。”

学校还举办“劳动教育周”系列活动。同学们在荧光夜跑中感悟劳育魅力,在胡柚采摘中聆听作物的生长周期,在垃圾分类中提高劳动知识素养,在劳动主题创意设计大赛中创造劳动价值......从抗疫医生到消防员,从讲座到原创作品,学校搭建起不同行业的佼佼者与青年学生的桥梁,引领同学们热爱劳动、乐于奉献,传承劳模精神,感悟劳动之美,做服务人民的时代先锋,积极探索和构建“财经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人才体系。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模式,引导学生增强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余建森表示。 


编辑 杨俏颖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