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单位分房不要,儿女托他找工作办不到!杭州102岁老人离世前,却为这件事争了3次!这个隐藏身份,女儿们一直不知道

杭州新闻 2022-06-07 20:05:00 4.4w阅
记者 钟玮 实习生 于海情 通讯员 何佳妮

今天(6月7日)上午,一场安静肃穆的追思告别会在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院举行。

102岁的革命老人海田静静地睡去。这一生,他有很多个身份,学生、党员、地下工作者、少校、文化单位领导......最终定格成一名遗体捐献者——“大体老师”。

“就是因为年纪大了才要这么做。我要供医学研究研究,我为什么能活得这么久,活得这么健康......”老人一生与世无争,唯独这件事,他争了三次,想把自己最后奉献给医学,答案就是如此简单、朴素。


单位涨工资、分房子他不要

儿女托他找工作,他说办不到

一句嘱咐让女婿记了大半辈子

5月27日12点46分,海田老先生在浙江省中山医院安静离世。按照生前遗愿,子女将其遗体捐献给杭州师范大学。他也成了杭师大最高龄的一位“大体老师”。

海田,1921年2月19日生于江苏镇江,原名颜振新,20岁时参加革命, 先后参加渡江战役和宁波解放战役,1953年初入朝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海田是老先生给自己取的名字,既有沧海桑田之意,也想在如海浩瀚的祖国找寻到一块田地,勤勤恳恳种出自己的庄稼。人如其名,朴实简单。

革命年代,教育资源匮乏,海田参加革命时已经是难得的高中毕业生。70岁的大女儿海燕眼里,爱读书学习,让父亲一生都带着儒雅随和的气质。无论是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老先生总是要求自己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好人。

“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姐妹,都是跟我们讲道理。小的时候我们不懂事,顶撞奶奶,父亲哪怕气得手发抖,也不会打骂我们。”海燕说。

海燕忘不掉结婚前父亲对自己的叮嘱。按照当时的习俗,结婚是要做五斗橱、大衣柜的,但是父亲却觉得,“这些东西用不到可以不做,一张床、一张桌子、两个箱子就够了。”

上世纪60年代,海田先后在杭州市文化局、杭州图书馆、西泠印社等单位工作,多次获得涨工资的机会,却都被他拒绝了,选择把名额让给更需要的人。在市图书馆工作时,他把分到手的30平房子让给了同事,自己一家五口住9平米的斗室。

海燕说:“那个年代,大家条件都不好。父亲觉得自己还不算差,刚工作的年轻人更需要。父亲的这种境界,是现在的人很难抵达的,比起物质上的追求,他更加注重精神上的。”

女儿们下乡插队当知青,回来后,也曾想求父亲找关系安排到文化局工作,被回绝。“他说办不到,我是个党员干部,不能私下找关系走后门。”

海田的小女婿如今也年事已高,半辈子都过去了,他仍记得自己刚结婚时看望岳父的样子。原本以为作为革命军人的岳父是严厉的人,可见面后,岳父只简单说了一句“男人千万不好欺负女人哦”。

直到过世,都没说自己曾是地下工作者

一辈子与世无争的父亲,捐献遗体的事争了三次

想把自己最后奉献给医学

在世时,海田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解放勋章、光荣在党50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直到去世后,女儿们在翻看他的档案时,才了解到父亲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的年代从事情报工作,出生入死,极为凶险。

“想起父亲的名字,他只说过是革命需要取的化名,用久了所有档案里都写着海田,我们姐妹也都以海字为姓。”而那段惊心动魄的艰苦岁月,父亲深埋在心里,从未对他们提起过。

海燕记得,2004年,83岁的父亲不幸遭遇了一场车祸导致瘫痪。按照事故赔偿,他或许能拿到数额不菲的赔偿金。然而老人却告诉子女们,“不要经济赔偿,保险能赔多少就赔多少。”最后获赔7万多元的赔偿金。父亲这样的想法,子女一度不理解。

海田喜爱看书学习,直到过世前1个月,仍坚持读报纸。80多岁的时候,他从报纸上看到遗体捐献的宣传信息,便跟女儿们表达了自己想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女儿们觉得父亲不过是年纪大了,说说而已,并没有当回事儿。

“父亲90多岁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捐献遗体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一直催着我们尽快给他办理。”海燕说,当时姐妹们不知道办理流程,也就一直拖着。

5年前,在浙江省中山医院住院期间,海田直接跟主治医生提出了捐献遗体的想法,这个消息再一次地通过医生传到了女儿们这里。

“父亲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从来不信邪,所以他的决定我们都表示尊重,他也很尊重我们。”很快,海燕拨打了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的电话,在红十字会的指导下完成了遗体捐献申请。

“海田同志一生忠厚诚实、正派做人,不谋权不图利,任劳任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政治本色,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老先生一辈子光明磊落、平和待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文化战线为繁荣新中国的文艺事业、文化产业,弘扬西泠印社品牌、传播印学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追思会上,西泠印社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陆元峰感慨地说。

基础医学院老师、大学生志愿者们深深地鞠躬,静静追思,向老先生告别。


责任编辑:王依丹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