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到明清,从古走到今丨富阳新登古城南门遗址对外开放

杭州日报 2022-10-03 09:25:00 47.6w阅
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江栗峰 陈自立

国庆假期,富阳新登古城又添一处网红打卡地——新登古城墙南门(嘉会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正式对外开放,让游客开启一场穿越唐、宋、明、清的时空之旅。

新登,旧名新城,古称东安,于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置县,1958年撤县。

据史料记载,新登历史上有三次造城,分别为唐初的唐故城、唐末的杜稜城、明中期的明城。虽然后世历经多次修缮,但新登古城格局基本奠定于明嘉靖年间,素有“一朵莲花耸碧霄,二水襟带万山朝”之称。

城墙现存完整部分有1714米,高5至7米,是目前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新登镇去年被列入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新登千年古城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被列入全省100张、杭州市18张文旅“金名片”培育项目之一。

为配合新登古城有机更新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至2021年,对新登古城南门、西门、东门、小东门等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并对局部位置进行解剖,取得重要成果。新登古城遗址入选2021年度浙江考古十大重要发现,南京市已原则同意新登古城墙加入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预备名单。

特别是在对南门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相互叠压的唐代城门城墙,宋代城墙、道路、排水系统,明清城门城墙、城外道路等遗迹。

唐代城门由东西两侧城台和中部门道组成,总长18.86米,门道宽 2.98 米,南北进深残 4.1米。城台整体依照地势修建,西、北侧高,东、南侧低,城台内部填充夯土,外侧用 3—4 层条砖包边。城墙砖正面多有凹窝,砖面还见有“上”“大”“唐”等字。

宋代在唐代城墙基础上进行补修,城墙较不规整,发现两处宋代道路。

明清城门由条石和夯土组成,总宽11.3米,门道宽2.8米,进深8.2米。城门外还发现石子路和马道遗迹。

此次挖掘成果,也佐证了新登古城依山而建“状如莲花”、单面城墙的独特性,证实了新登古城的历史性和传承性。

根据考古遗址信息,结合历史文献记载,为了保持城墙连续性,突显“两山夹城门”的特点,复建的南门城台两侧城墙顶面高程为 19.85米,并随地坪升起,与新登已修复的城墙顶面接平,细部做法与目前保留和修复的明清城墙一致。

复建的南门城台长 11.6米(遗址尺寸 11.33 米),宽 8.45—8.84 米(西城台遗址尺寸残存约 8.2 米)。城墙顶面高度为3.85 米(至城外地面),城台顶面比城墙顶面高起 1.5米,雉堞高 1.6米。

复建的南门城楼为三间六架单檐歇山建筑,面向城外方向设前廊,总面阔 10.4 米,总进深6米,采用五踩斗拱,巍峨壮观。

新登古城墙南门(嘉会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目前采取的手段是通过半开敞式遗址保护棚隔绝日晒雨淋,通过止水帷幕隔绝地下水,形成自然通风的、随空气温湿度一致变化的遗址保存环境。

据新登古城复兴工作专班负责人介绍,目前发现的南门遗址最重要的内容是明清城门和唐宋城门门洞处相互叠压的关系,如果完全按照传统进出城路线,道路势必遮挡遗址,而南立面城门门券的表达也很重要,所以进入城门后,参观路线一分为二,从明清城台上部越过,形成“口”字形回路,围绕最重要的遗址,两翼分别以尽端式道路展示唐宋城墙遗址。为加强遗址保护棚内自然通风,将现有“T”字形遗址探方扩大为长方形,遗址保护棚西北、东北角各形成一个天井。

游客沿着南门(嘉会门)参观栈道,可以近距离看到唐、宋、明清各历史时期城墙、城门、道路、排水沟等遗迹,明清城门和唐宋城门门洞处相互叠压的关系一目了然。

如果你观察仔细,在遗址现场可以发现几块砖上,或有手掌印、手指印、脚印,或刻有文字。

关于古人为什么要在砖上按手掌印,目前考古学界存在多种解释和推测——有人解释说,砖匠烧砖时会用手把砖坯从模具中取出来,如果此时砖坯还没有晒干,就可能留下手掌印;有人则认为,按手印是砖匠承担质量风险的一种手段,按谁的手印,就说明是谁做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能追责到人;也有人觉得砖上的手印与宗教、风俗等有关。

那么,新登古城南门城砖上按手印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欢迎你来探究。

责任编辑:骆炳浩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