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厅石榴籽“出圈” 网友“酸”了:突然想回去读书

杭州日报 2022-11-04 08:01:00 4.8w阅
通讯员 毛鸽 赵蕾 记者 钟玮/文 杨子健/摄 视频 郑哲豪

“杭州正经美食居然在校园,又是别人家的大学……”最近,浙江财经大学下沙校区里一家名叫“石榴籽”的新疆餐厅火了。在杭州日报官方抖音号上,系列短视频收获7万网友的点赞。菜品丰富、口味正宗、价格实惠,不少网友直呼“突然想回去读书了”。

来自杭州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的6人后厨团队,加上6人运营团队,不到2个月时间,没有所谓“科技与狠活”,石榴籽餐厅凭着“现炒现卖”冲出校门,进入大众视野。餐厅目前只对学校师生开放,这让只能隔着屏幕看却没法到现场吃的网友羡慕不已,甚至有点“酸”了。“不推荐这家,因为我没有学生证,保安不让进。”有网友这样打趣。还有网友顺着学生证的话题,玩起了高考的梗:“多少分能上这所学校?我要去。”

无论如何,“石榴籽”真的“红”了。

援疆回杭老师的一个点子,让校园里多了30多道菜

2018年起,浙江财经大学每年招录的新疆籍本科生大约27名,有过3年半援疆经历的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雷一直关注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学生。“可能是因为语言、环境等因素,很多新疆籍学生刚来的时候会把自己局限在小圈子里。”张雷说,因此,他和不少有援疆经历的老师都在思考,能不能建立一个平台,帮助不同民族的学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今年,学校新建的“西北组团”楼启用,一楼是食堂,二楼则规划为个性化的餐饮排档,有学生提出了开设一家新疆餐厅的构想,这样能提升民族生的饮食条件。张雷得知学生有开新疆餐厅的想法后,第一时间想到了两个人——艾力和如则。

24岁的艾力是在杭某高校去年的毕业生,如则还在浙江财经大学读大三。此前,二人一起参加了大学生创业项目大赛,当时如则的指导老师就是张雷。艾力读大一时就开始创业,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新疆土特产和民族潮牌服饰。接到张雷的邀请,他当即决定加入团队。

艾力在档口吆喝。

艾力有位老朋友,名叫卡迪尔旦,在宁波某高中做大厨。“我们想在杭州的大学里开一家新疆餐厅,你也一起来吧,原汁原味的新疆菜学生肯定爱吃。”艾力发出邀请时,卡迪尔旦正好在放暑假。18岁从家乡外出打工,2015年先后在福建、广东、浙江的中学做厨师,卡迪尔旦没有创业经验,但对于老友艾力的邀约,他动心了。趁着暑假,他回了一趟阿克苏老家,把大姐努尔妮萨,表弟拜合、哈力木拉提,以及亲戚塔依尔、再努热木夫妇陆续集结起来,组成了6人后厨团队。“我这个年纪,还能再闯一闯。”卡迪尔旦说,除了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真正走出新疆,“我们都觉得一家人出来创业,靠谱。”

卡迪尔旦在厨房忙活。

艾力和如则也没闲着,他们找来了赵宇、杨院光等4位同学,组成了6人运营团队,负责餐厅前期装修,并策划宣传推广。9月5日,石榴籽餐厅正式开门迎客,110余平方米的餐厅里,墙上是艺术专业学生手绘的石榴花,还挂着一些色彩鲜亮的民族服饰作为点缀,而“石榴籽”这个名字,寓意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餐厅分为快餐区、点菜区、点心区,前期推出了沙湾大盘鸡、新疆抓饭、手抓羊肉、烤羊腿、过油肉拌面等30多道新疆特色菜品。餐厅面向学生,价格要比外面优惠不少,比如大盘鸡,餐厅里的一份是900克,只要78元,而在外面,一盘700克的大盘鸡最便宜也要98元。

物美价廉,石榴籽餐厅迅速进入学生视野,可之后的事情,似乎并不如团队想象的那般顺利。

因“水土不服”亏损一个月,关键时刻运营团队出手了

石榴籽餐厅的当家菜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坚果烤包子、大盘鸡、过油肉拌面,都是广受欢迎的菜品,而更抓人胃口的是烤羊腿、烤羊排,因为要等得久一些才能吃上。“羊排,加速——”18岁的哈力木拉提站在明档后,弯腰通过取餐口向厨房喊话,独特的语音语调听起来格外喜感。

后厨团队合照。

餐厅刚开张那会儿,哈力木拉提没这么放得开。他在新疆的烹饪学校学的是面点制作,今年刚毕业,一心想凭手艺赚钱。父亲让他跟着表哥卡迪尔旦出去闯闯,多学点本事,没想到刚入社会就碰了壁。餐厅营业的第一个月,因为哈力木拉提性格腼腆,又缺乏服务经验,一遇到突发状况就不知所措了。“学生说吃什么,他们就打什么,一句多余的交流都没有。”卡迪尔旦发现,后厨团队其他成员也都有些“水土不服”,在家乡活泼开朗的他们,变得怯于和人打交道了。

卡迪尔旦自己也遇到了新问题。除了和两个表弟在档口接待,他还要不时去后厨帮忙。凭着多年经验,他深知在学校开餐厅,必须要踩准时间点。尽管餐厅暂未推出早餐,但后厨团队每天7点就各就各位了,因为中午11点半、12点15分都是用餐高峰,要提前做足准备,才能尽可能快地出餐。“以前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按时上下班就行,现在我要管理餐厅的收支,还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卡迪尔旦意识到,创业和上班完全是两码事,“大家都是跟我出来的,我不能不做出成绩。”

然而,餐厅营业近一个月,营业额仅3万多元,离预期的保底营业额9万元还有不小的差距。眼看餐厅每天都在亏损,卡迪尔旦心理压力骤增,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缺乏管理运营能力。

后厨团队士气低落,张雷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他找到了参与前期筹备的援疆回校的会计学院老师李宗彦,与运营团队一起出主意。头脑风暴中,有人提出,运营团队光在后方“摇扇子”是不够的。于是,有援疆经历的老师带着同事,运营团队的学生拉着同学,用最原始的方式帮餐厅引流;如则瞅准了短视频的传播力,和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为餐厅制作宣传片;创业经历丰富的艾力也主动站到台前,成了餐厅经理,除了打理自己原有的工作,几乎每天都在石榴籽餐厅待到晚上8点半才离开,而他的热情风趣总能让人以为自己置身于民风淳朴的新疆。

11月1日中午,前来就餐的学生排起了长队。“您好啊!这是爱心小馕,这是坚果烤包子,新疆最有特色的食物。”他的说话方式总是亲切到让人难以拒绝,“看看我的脸,相信我,不会骗你哒。”点单时,艾力会先用汉语重复一遍菜品,再用维吾尔语向后厨传话。“这是为了让客人放心,而且显得专业。”他说。

话音刚落,有人来催单了:“小哥哥,烤羊腿什么时候好,我等了20多分钟了哦。”艾力连声抱歉,赶忙跑进厨房了解菜品进度,然后回到档口:“你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吧,下次想吃什么,可以提前预订,就不用等了。”

如今,不少经常光顾的汉族学生已和艾力成了老交情。“大家不只是来吃饭而已,舒适的环境、惬意的交流和体验也很重要。”艾力说。

餐厅营业额上去了,300多道菜的“菜谱”是时候翻出来了

艾力在餐厅工作的细节,卡迪尔旦都看在眼里。“艾力的水平要比我们高,他来了之后,营业额上去了不少。”他说,“以前最低的时候,一天只有2000多元,现在生意最好的时候能有7000多元。”

其实,不仅仅是营业额,最近一个月,卡迪尔旦两个表弟的变化也不小。“不管是汉语水平、对服务业的认识,还是服务理念都有很明显的提升。”卡迪尔旦很欣慰,“现在不用我说,只要有活,他们立马就去做了。”由于年龄相仿,又长着民族风情鲜明的“明星脸”,小哥俩越来越受学生们的喜爱,拜合的帅气、哈力木拉提的可爱,不少学生主动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餐厅的“忠实粉丝”越来越多,因为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来餐厅用餐的人,除了纯粹尝鲜的,多多少少都有一份与新疆有关的情怀。比如张雷这样有援疆经历的老师,一碗过油肉拌面、一串羊肉串,就足以勾起他烙在心底里的援疆情。“10岁以前,因为父母的工作关系,我一直和他们住在新疆。”一位常到餐厅吃饭的同学说,“没想到,来杭州读书还能找回小时候的味道。”

随着餐厅运营逐渐上了轨道,这支“6+6”创业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想要做的事——

艾力和如则代表的运营团队想做强“石榴籽”的品牌,积累创业项目经验的同时,继续促进多民族融合;

拜合和哈力木拉提还是想踏踏实实学本事,为未来创造更多可能;

努尔妮萨作为大姐,还是希望弟弟卡迪尔旦创业成功,然后早点成个家;

卡迪尔旦一心想着将餐厅经营好,有机会开分店,让“石榴籽”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眼下,卡迪尔旦正盘算着,等餐厅运营再稳定一些,就根据菜品受喜爱程度,调整一次菜单。“我们几个厨师加起来,能做300多道菜呢。”这一回,卡迪尔旦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李俪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