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同步 与国家同频】裘加林:让老百姓享受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杭州日报 2022-11-09 10:10:00 5.2w阅
见习记者 毛郅昊 记者 吴静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其中提到了‘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这对我们企业而言,将大有可为。”裘加林说。

裘加林是微脉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其公司在做的事情就是:通过深度服务公立医院,打通线下线上、院内院外的医疗健康服务,向老百姓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系列“管理式医疗健康服务”。

在裘加林的眼里,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医疗健康行业的“老兵”,他及时收看了大会报告,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裘加林的会客室里,一幅“不忘初心”的书法作品显得格外醒目。而他的初心,则镌刻在桌边的一块石头上:“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

微脉创始人兼CEO裘加林

院外医疗,尚未被满足的“超级刚需”

2015年创办微脉时,裘加林才38岁。此前,他先后在ECI电信、银江股份从事管理工作。作为中国第一批创业板上市企业——银江股份的联合创始人,他在国内首创“智慧城市”理念,并出版全国首套《智慧城市》系列丛书及《智慧医疗》专著。

在裘加林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政府云”。这让一个区域每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及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办公及协同效率则实现了大跨越的提升。同时,他们也建设了第一个基于“政府云”的互联网医疗项目。

而智慧医疗则是智慧城市的一个业务延伸。裘加林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如果一个病人住院期间,在花园散步时晕倒了,他是谁?生的什么病?哪个医生负责?这要费尽周折才弄得明白。于是,一款带有条形码的腕带便诞生了。

住院患者戴上腕带,医生、护士扫一扫,所有的信息就能呈现出来。同时,这件事给了他更多启发:“院内的问题解决了,如果病人在院外呢?”

显然,诊后、检后、术后、院后的医疗健康服务是一个尚未被满足的需求。

比如,生孩子,一般医院顺产三天出院。实际上,产妇身体还不舒服,孕后康复营养,新生儿看护,都不太懂。你希望有一个“产科医生+儿科医生+护士+健康管理师”的组合来为你提供周期性和个性化的服务,而且你愿意为此买单,但医院往往没有这样的延伸服务。

在裘加林看来,患者是有院外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而且是一个超级刚需。据统计,中国每年手术量上亿台、门诊近100亿次。但是,“90%以上的患者一旦离开医院,医生的服务很难连续地延伸到院外。”

换一个视角,医生有提供院外医疗健康服务的意愿吗?当然有!一方面,他可以为患者提供系统连续的医疗健康服务;另一方面,他可以获取一定的服务性收入。“既然供需都有,为什么不能阳光化呢?”

“让医疗健康服务不再难。”2014年,裘加林离开银江,带着新的使命重新出发。

用全病程管理模式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创新

裘加林系统地研究过智慧医疗这个行业。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医疗模式,以寻找实现院前-院中-院后全链路健康医疗管理的路径。

比如,美国的MCO模式(管理式医疗模式)是,老百姓每个月交钱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和医院签约,医生、医院及健康管理师一起来管理老百姓的健康。“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老百姓不生病,大家都能赚钱。”

那么在中国,大家也交钱给医保,医保付费给医院,但病怎么看?决策权在医生这里。如果医保监管缺位,难免会出现一些过度医疗的现象。什么样的模式能够实现医保、医院、医生、患者、保险公司、企业的多方共赢?现在各方都还在探索。但是对个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干预,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管理体系,一定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

为此,裘加林提出了C-MCO模式,也就是中国特色的管理式医疗模式。该模式根据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打造医-药-险服务闭环,并基于SLA(多层次服务体系)开展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的互联网+全病程管理服务。

2015年9月9日,微脉成立。裘加林开始与众多公立医院合作为患者提供全病程管理:由医院的医生、护士和微脉的线上个案管理师、线下健康管家组成一个团队,为患者提供包括健康宣教、检查预约、智能量表、院内陪诊、心理关爱、术前提示、在线问诊、居家康复指导等线上线下、院内院外的一站式服务。 

从杭州富阳开始,微脉的这套模式已经拓展到全国280多个城市。目前,微脉已与全国近1000家医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围绕32个科室的上千个病种,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服务,SKU(服务品种)达20000多种,实现了从初创公司到独角兽的“嬗变”。

虽然很忙,但裘加林从未停止向优秀企业学习。他把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企业都研究了一遍,得出的结论是:在消费的进阶,无外乎“人找服务”“人等服务”“服务等人”“服务找人”四个阶段。

以打车APP为例,以前打车是去路边招手,这是人找服务、人等服务的1.0阶段;后来有了打车软件,走出写字楼,出租车已等在门口,这是服务等人的2.0阶段;现在,如果你连续三天早上七点打车去机场,第四天系统就会推荐你去机场的附近车辆,这是服务找人的3.0阶段。

“打车APP的从人找车到车找人,本质上是对数据价值的挖掘。”说到这里,裘加林站起身来,拿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起来,边写边说,“而医疗健康行业的数字化改造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用全病程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医疗服务能力的创新。”

用更体贴、更智慧的服务赢得患者的青睐,这是微脉的核心,也是微脉的初心。

一米宽,万米深,七年沉淀助推健康中国

对比院内外两个不同的医疗场景,你不难发现:院内医疗服务是线下、随机的医生,只提供单次服务;而院外医疗服务则是线上的,由专属管理团队提供周期性的健康管理服务。

“看病这件事,不是一次就能看好的,一定是周期的。医疗服务需要从院内延伸到院外,用人工+AI技术,实现服务找人、服务等人,这是一个‘一米宽、万米深’的赛道。”

近年来,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医生多点执业、家庭医生、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等中国各项医改政策纷纷出台,医疗健康领域也诞生了很多创新项目,但综合来看,微脉已是这个领域的“领跑者”。

与一般平台不同的是,微脉的服务更接近个性化订制。“如果把挂号、诊断、吃药监控、剂量监控、就诊时间等环节比喻为珍珠,微脉就是把这些珍珠串成项链,送给患者。”裘加林这样比喻全病程管理的便利性。

七年沉淀,微脉与患者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不少从孕期管理就接受了服务的用户,又为自己的宝宝设置了儿童全周期管理,甚至他们父母的慢病管理,也委托给了微脉。”裘加林一边展示着患者们送来的锦旗,一边说道。如今,微脉每天服务的患者超过50万人次:管理高龄妈妈顺利诞下三胞胎、帮助封控区孕妇顺利生子、为突发疾病的独居老人呼叫医护上门……类似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有一件事对裘加林的触动很大:一个单亲家庭的初中男孩,患了抑郁症,买好农药想自杀。他决定自杀前在微脉上找心理科医生聊一聊。这个孩子引起了医生的重视,后来线上、线下多次开导后,他渐渐走出了抑郁的阴影。

“假设没有微脉,他会主动跑去医院寻求帮助吗?互联网医疗不是取代医院,而是解决医院不能解决的问题,覆盖到更多地方,帮助到更多的人。”

现实情况是,很多人生病了,考虑到时间成本,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撑过去”。也就是说,构建院前-院中-院后为一体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让裘加林感到任重道远。“微脉还要服务更多的人,并让更多的医生用专业水平去帮助更多人。”裘加林期待,未来能通过全病程管理,为每一个医院,每一个科室,每一种疾病提升服务能力。他希望,通过点滴的创新与坚持,微脉最终能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

微脉员工正在讨论患者服务流程升级

2035远景展望

医疗健康服务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不能让老百姓盲目地管理自身健康,我们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目前,微脉一天服务超50万人次。未来我希望微脉一天能服务100万人次,让老百姓享受到有温度、可信赖、更专业的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同时,我们希望带动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深耕医疗健康领域,一起提升医疗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发展对话

记者:您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裘加林:如果不出差,早上9点左右到公司,晚上8点左右下班。晚上11点后,是我的读书时间,凌晨两点睡觉。出差的话,飞机和动车上的时间,就是我的阅读时间。

记者:微脉如何发现痛点,找到灵感?

裘加林:我喜欢研究科技项目,尤其是和互联网相关的,从其中找出灵感。各种各样的新型平台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希望通过互联网技术,再结合AI、大数据、5G等,给医疗服务带来改变。

记者:您在很多城市工作过,为什么选择来杭州创业?

裘加林:杭州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很大,塑造了开放创新的环境,还聚集了一大批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贡献了大批人才。这些人才推动了微脉的互联网技术的提升。

记者: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您有什么创业心得吗?

裘加林:第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心不苦;第二,要选择自己擅长的事,这样心不累;第三,要明白创业是长跑,成功更是低概率事件,不要期待一蹴而就,这样心不燥。不苦不累不燥,创业就能创造奇迹。

记者:在您心中,未来的医疗场景是怎么样的?

裘加林:新医疗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患者在哪,服务在哪。服务场景将不再局限在医院里,但是诊疗服务的提供者一定还是公立医院的医生。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来看,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管理”,这一定是个趋势。

责任编辑:吴静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