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位于瓜沥镇的杨之华故居纪念馆正式揭开面纱,为千年古镇瓜沥再添“红色地标”。
出生于瓜沥镇三岔路村的杨之华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夫人。在三岔路村,她是村民口中的“小猫姑娘”,用“哭”当武器,为自己赢得了“不缠足、有书读”的命运。此后,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她走出村庄,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部长等职,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和女工权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过,无论走多远多久,年幼时就印刻在记忆里的那个家乡,始终让她氤氲心头。杨之华的外甥女吴幼英曾在参加萧山名人后裔文化访谈时谈到,“杨之华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萧山人,我们经常能从她口中听到三岔路村,这是她出生的村子。”
而她的家乡人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敬心中的革命先驱。
去年以来,在萧山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和瓜沥镇的共同努力下,按照修旧如旧的总体思路,邀请专业部门对杨家大院实施了保护性修缮工程,并将杨家大院中的一进二层三间房屋修缮为杨之华故居。
杨之华故居纪念馆展览分为“女子读书方可觉醒”、“女子跟党方能解放”、“女子爱党方有家园”、“女子为民方顺初心”四个部分,共展出杨之华生活、就学、投身革命等相关书籍、影像资料、老物件等百余件,相当部分展陈是第一次公开展示。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生动记载了杨之华的光辉一生,展现弘扬了杨之华“光荣的女性、女性的光荣”精神。
在杨之华故居北侧,还有一处杨家池。1954年春,杨之华在解放后第一次回到瓜沥镇三岔路村老家,她在自家房前屋后走了一圈,脑海中浮现出孩童时在杨家池塘里游泳时的点点滴滴。2020年4月,瓜沥镇对杨家池进行了修缮,与杨之华故居前后呼应。
当然,这样的“呼应”还在延续。
杨之华故居纪念馆开馆当天,瓜沥镇“五老讲师团”、“沥公益”宣讲团、“靓沥量”宣讲团、“青沥量”宣讲团、“青苗”宣讲团等五支“沥响号”理论宣讲团队正式启动。未来,这些团队和宣讲骨干将紧紧依托红色场馆、红色基地教育作用,把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传承红色基因相结合。
未来,瓜沥镇还将把杨之华故居纪念馆打造成“浙沥红”研学点,积极将红色元素融入小城市建设之中,吸引更多的市民群众担当起传承、发展这一红色文化的重任,为全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镇域样板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