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春暖花开,在一些运动场上,新兴运动飞盘正席卷开来。飞着飞着,飞盘也“飞”进了学校里。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杭高院)文体中心的三楼,成为了杭高院飞盘爱好者的聚集地。一起来瞧瞧拥有“快乐魔法”的体育教师陈钰娉和她的飞盘课。
说起杭高院的飞盘课,数理学院的学生王晨表示很感兴趣,刚开课就立马选上,“没想到能在自己的学校里玩上飞盘!老师和助教都很耐心,打盘的技术也非常好。课上主要是练习基础的飞盘技巧,强度不会很大,在课程后半节会一起分组打一会比赛,巩固训练效果。”王晨说,飞盘课的氛围特别好,大家都玩得也很开心,不仅如此,同学们还在跑、跳、扔的欢乐中锻炼了心肺功能,提升了身体素质。
陈钰娉介绍道,飞盘是一项融合了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等运动特点的团队型运动,在竞技和社交距离之间很好地维持着体面的平衡。目前,它已经成为继滑雪、露营后的又一都市潮流运动。去年开始,国家也在陆续出台多项文件促进飞盘运动发展,并举办了中国首届飞盘联赛。这项昔日的小众运动,经历了偏见、爆火之后,正走向规范化发展,也走进了更多学校、更多人的生活。
据陈钰娉回忆,她最早接触极限飞盘是在2020年的一场集训上,那是体育总局社体中心为备战2021年世界U24飞盘锦标赛而举办的飞盘教练员培训和运动员集训。2022年4月15日,在得知前国家飞盘队队长刘伟即将在杭州开训组队后,在杭高院教务部的支持下,陈钰娉开始全身心投入训练,并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刘伟教练的队伍,随之开始周期性、系统性的学习。在系统性地学习飞盘理论和专业知识后,陈钰娉也被这项运动深深吸引,比如“学盘之前先学做人”就是飞盘的特殊魅力。
去年秋季,陈钰娉参加了中国飞盘联赛(浙江杭州站),该赛事堪称是浙江飞盘爱好者的交流盛会。作为观察员参与其中,陈钰娉表示此次经历十分难忘,她在朋友圈写下:“感觉完全不一样,激情和热血被理性和冷静所替代,压力和神经紧绷的程度呈指数级上升。站在场边拿起裁判哨,也是担起了一份责任,期望为场上每一位运动员的付出给予公正的反馈,提供第三方视角和建议。在几位国际级观察员的耐心教导和指点下,我慢慢建立起对观察员这一角色的懵懂认知,也对自己参与飞盘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了将自己对飞盘的热情、感情传递出去,让更多同学享受飞盘运动带来的乐趣,陈钰娉最先尝试组织了杭高院首个飞盘社团,一时间很多对飞盘充满热情的同学们纷纷加入。但是,社团的运作碰到了不小的困难,大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加入的时间又不固定,导致教学经常被打断,无法形成体系。在老师同学们的强烈期盼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杭高院飞盘课终于在去年秋季顺利开课。经过一个学期试水,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进来,飞盘课也成为了杭高院最受欢迎的体育课之一。
环境学院的张潇月在飞盘课中发现了“跑起来”的快乐:“之前我并不喜欢跑步,但是接触飞盘后我发现它能让我自觉、快乐地跑起来,带着‘盘不落地,永不放弃’信念去跑的感觉太棒了。”除此之外,飞盘的“社交属性”也让她更懂得如何与人合作,认识很多朋友,“如果你在对方接盘前大声喊出对方名字,失误率就会小很多,这种感觉特别酷,它能瞬间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在张潇月看来,飞盘运动不仅能成为科研生活中的调味剂,其中一些不成文的规矩还能锻炼人的“协商”“责任心”等,这和科研中需要的团队合作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陈钰娉也认为,飞盘精神和科研精神是有相通之处的,除了其中需要的团队合作、沟通协调、自我约制等“飞盘精神”,如果想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两者都需要在后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这二者也都是光靠课内的时间是很难出成果的,功夫在课外。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才能在结果的那一刻感受到巅峰体验。
这学期,陈钰娉将继续完善课程,比如分设基础班和进阶班来适应不同同学的需要。她希望通过课程让更多的同学把对飞盘的热情和精神延续下去,磨合出一支能够代表杭高院的高水平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