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杭州女子石碑前痛哭:女儿就要结婚了,你却看不到了!跟你的约定,我做到了

杭州日报 2023-03-31 20:41:00 2.6w阅
记者 钟玮 视频 王翔 刘鹏 汪子涵 通讯员 何佳妮

今天上午,杭州钱江陵园,

70多位逝者家属在细雨中

又与最爱的至亲“见面”了。

 最爱的奶奶成了大体老师,

长大的孙女在角落里默默掉泪;

爱人先走一步,

她在纪念碑前默默搜索他的名字:

“你再也看不到女儿结婚了”;

儿子摸着碑上妈妈的名字

仿佛你还在一样......

当生命走向尽头,

有人选择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用无私大爱书写出一座“善城”杭州。

这是3月31日杭州市西湖区红十字会、西湖区民政局联合举办的2023年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清明追思会。捐献者家属代表、志愿登记者代表、红十字镇街专干和翠苑一幼红十字志愿者等70余人参加。

最爱的奶奶成了“无语良师”

长大的孙女在角落默默掉泪

“您说这一辈子没给国家做过多大的贡献,去世后就把遗体捐赠给国家用作医学研究,最后为国家做一点贡献。您用身躯架起了年轻医者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台前,樊阿姨诉说着关于母亲郑翠娥的点滴。

人群外的角落,老人的孙女小樊独自撑着伞,帽檐下一双眼睛默默掉泪。

至亲离世带来的孤独和抽离感,某一刻化成一种委屈。这种场合下突然涌来的情绪,小樊比长辈们更难掩饰。

“奶奶是这个月8日刚刚走的。”她忍着泪水,“那天我在参加公司女生节活动,我到的时候,她已经走了。我......特别难过。”

小樊说,奶奶生病了,去年1月份就知道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就又一次跟儿女强调,要完成器官、遗体捐献的心愿。

小樊的手机里留着奶奶的字条:“生时愿如火花,燃烧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时愿如雪花,飘然落地,化为尘土。不做七,不烧纸钱,不设灵堂,不要出殡。尽速活化成灰,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

杭州大姐在碑前哽咽:

老公看不到女儿结婚了,我也是志愿者


捐献者纪念碑前,头发花白的徐大姐手持一支白菊,俯身细细地找着碑上的姓名。

她欠身蹲下,又站起,待旁人走远了,随后发出细密的呜咽,眼泪很快浸湿口罩。

永失爱人,最不经陌生人的关心。工作人员问:大姐您找的是谁?

“我老公......去年10月份刚刚走的。”徐大姐俯身指指碑上的名字,刻进碑里的三个楷体字:殷志良。

“我也写好遗体捐献志愿书了。”徐大姐说,捐献遗体也是她和老公之前的约定,“老公看不到女儿结婚了。26岁,马上要结婚了......我就天天一个人了。”

她撑开伞,一步三回头,双眼通红,失落地离开。

摸摸妈妈的名字,就像你还在

儿子:完全尊重父母,献身医学

头戴迷彩鸭舌帽的男子姓冯,蹲在纪念碑前,一手轻抚母亲的名字“丁秀萍”,像是跟她打招呼。

2016年,母亲因癌症去世后,遗体捐献给了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作医学研究两年。

7年了,想起母亲,儿子总是会含着泪。尤其在这样的时节。

今天陪他来的,还有父亲。老冯说,上世纪60年代,他与爱人从沈阳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搞航空。下乡以后,他们发现边远山区的医学、教育都还非常落后,夫妻俩那时候就定下,将来要把器官、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老冯说得淡定,儿子早已噙着眼泪,他紧了紧帽檐,努力仰了仰头,“如果没有大家的无私奉献,那么很多疾病的研究将很难有突破。我完全尊重…”


父母、妻子都是“无语良师”

杭州大伯:没有他们就没有解剖学


捐献者家属蒋遂家里有三位器官遗体捐献者,分别是父亲蒋礼鸿、母亲盛静霞、妻子郭敏琍。

“我父亲是浙江省第9位遗体捐献志愿者。”蒋遂说,捐献的意思最早是母亲提出的,早年间母亲听说原杭州大学一位数学老师捐献了遗体,很受感动,回来就和父亲商量也要效仿。

父母的意愿让当时的蒋遂和姐姐都感到突然,是蒋遂妻子的鼓励,让他改变了心态。

蒋遂夫妻俩最终也学着父母的样子,成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者。

1995年、2006年、2019年,父亲、母亲、妻子相继过世。蒋遂说,将来自己也会完成当初和妻子的承诺,“我们两个是心有灵犀的,都要成为‘无语良师’”。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没有“无语良师”就没有解剖学。蒋遂认为,“无语良师”是整个医学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每个心怀大爱的人,都应该支持和宣传这种无私大爱精神。 

记者手记:他们应该是跳出了时间,变成宇宙里最原始的组成部分,分子原子,慢慢地重新构建成你身边的其他事物。

以后为你遮风挡雨的大树是他,为你抵挡寒冷的毛衣是他,当你疲惫时看着桌头的挂件还是他。他是你亲人的身份消失了,但是其实他以后无处不在。他离开了,却散落四周。

为了身边的,离去的,好好努力,好好珍惜。


延伸阅读

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是公民在身故后,自愿、无偿捐献出其可用器官、遗体或组织,用于救治器官衰竭患者、失明患者和帮助推动医学教育的大爱善举。

近年来,全社会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参与支持捐献工作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从最初几年才有一位捐献者,到2022年一年有530位捐献者实现捐献。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捐献人体器官2130例、遗体1746例、眼组织2578例、脑组织493例、硬脑膜11例。 

责任编辑:徐秀丽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