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庄向娟
地区:浙江台州
我的童年在农村。我割过稻子,妈妈种菜,跟在她身后帮忙浇过水,也常常去地里采摘蔬菜。这些都不是“工作”,纯粹是因为好玩。对我来说,人生从来都有“纯粹的快乐”,阅读就是这个阶段的我所能得到的纯粹快乐。
我是在一线做了16年的记者,我做过很多农村题材的采访。记得采访当地大棚种植第一人杨礼池,在聊怎么把菜种得好吃时,他是这么跟我说的:首先就是要花力气把地养好。当即就想起了一本看过的书,书名很可爱,叫《哒哒哒哒菜园记》,这本书讲的是日本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是怎么把一块非常小的地种好的。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要把粮食存在地里。这句话背后的深意是:要把地给养好,地养好了就会有地力,而地力充沛的话,种什么粮食都能长得好。
阅读,实现我的“养地计划”
作为一个记者,肯定会背诵这十个字: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我怎么才能理解好这个“妙”字,做到这个“妙”字,从而担起本该属于我的道义呢?我用了种地这种思维。那就是,我既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也把自己当作一块地,我对我自己进行“养地计划”。只有我自己思维足够广阔、足够深入,我才有可能产出好的新闻产品。而阅读,才能实现我对自己的“养地计划”。
比如有一次我去钢材市场采访,看到很新的泵是以二手的价格卖到越南去的。在店老板和我说这句话的那个瞬间,我脑海里就冒出来一连串问题:这么新的泵来自哪里,路桥是怎么参与到整个东南亚市场里去的,中国东部的制造业发生转移了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想法呢?因为我看过《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李光耀观天下》《毛泽东选集》《长尾理论》这些书,它们就像是一套潜藏在我大脑里的“思维组合拳”,那个瞬间就激发我的探索欲。而对于一个记者来说,你提问题的能力,就决定了你稿子的深度。《孙子兵法》说,“现场有神灵”,这五个字我看了就再也忘不了,我们记者最应该出现的地方就是现场,一个记者花70%的时间去采访,才有可能出好稿子。
过去几年我实施了一个“百匠探寻”的采访项目。这些匠人很多年纪都比较大了,怎么和他们聊得起来,而且聊得深呢?我看过《寻找家园》《秋园》《我本芬芳》这些书,这些书里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上山下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和我很多采访对象有着类似的经历。有了这些认知,我就能和采访对象产生共情,我也就能够把采访挖得很深了。
我定了个目标:看1000本书
阅读,一直是我生命的陪伴。但2019年开年,我开启了阅读1000本书的“急行军”阅读计划。事情源于2018年的时候,我被邀请参加了当地的TED演讲。在那个舞台上,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牛人,有些演讲人还是专程从国外飞过来的,而我是唯一一个当地人,代表着我所在的城市,和大家分享这座城市的故事。大家都很善良,很多人给了我“好”这个评价。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好”反而让我特别不踏实。我开始反思自己,我该怎么做,才能真的对得起这个“好”。
然后我很随意定了个目标:看1000本书。现在想来,我是要用这件事“锚定”我未来几年的生活。另一方面,模模糊糊意识到:只有达到一定量,才能催生我“质”的变化,能够达到“换脑”这种级别。
2019年孩子断乳后,我开始大量阅读。一开始更多看哲学、宗教、思想这些硬书,看完这些书再去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真的可以享受到“降维的快乐”。而且我的看书速度越来越快,因为书和书之间也在关联,很多内容这本书里看到一次觉得很艰涩,但到了下本书里、下下本书里,它就变得轻盈了。
我记得在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安·兰德《源泉》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他非常激动地读完了一本书,但只读懂了全书的四分之一。这使他攥紧拳头、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有计划地开始了一段旅程。没有别人的建议、帮助,自己也没制订计划,他开始阅读各种各样彼此毫不相干的书。有些段落,他在这本书里不能理解,就到另一本书里寻找答案。虽然他的阅读活动没有计划,但是汲取到他头脑中的知识却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读到这段话时,我深以为然。
目前已完成“阅读1000本书”的90%,这个进度条完全超出最初的预期。原本打算八年七年地去努力,速度越来越快后,觉得到我女儿幼儿园毕业的时候,我可以看到1000本书。现在看起来,她读完中班我就可以达成目标了。我觉得,我是她随身携带的一座小型图书馆,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我会跟她聊斐波那契螺旋线,前几天跟她聊了零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她问我,“妈妈,所有的孩子都是妈妈生出来的,那第一个妈妈是哪里来的呢”,我也可以跟她聊上一个小时。我女儿很喜欢我这样的妈妈。
阅读,让我学会高质量地陪伴女儿
在我女儿10个多月大的时候,我就给她开了一个公众号,叫“乔小姐研究中心”,至今已写了118篇。在这些很私人的文章里,我除了记录发生在她身上的点点滴滴,我也时不时分享这四年来的阅读心得。慢慢地,我也会去学校、医院、银行、文化礼堂、公安机关、图书馆等做一些阅读分享。我更开心的是,挺多朋友开始和我聊书,也开始和我一起阅读。
从功利的角度来说,阅读让我工作起来有了更多的维度,让我学会更高质量地陪伴女儿。但抛开功利,阅读对我来说,有些书就像一条河流过我的生命,有些书就像一道光瞬间刺痛了我,而看不懂的书,我努力把每个字看完,也会得到“微妙的沉重的诗意”。
在我生活的城市,有一条老街,叫十里长街,我非常喜欢这条街,我还为她写过一本书,叫《水一边 街一边》。这条街房子的屋脊上,有许多用蛎灰制作的雕塑。它们抽象、古朴,直指天空,摄人心魄。而深夜昏黄灯光下的每一个文字,就像是灰雕,是作者为我们点亮的一个个灯塔。
现实地说,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职业倦怠期,加上年龄上所谓步入中年的焦虑期,“负面叠加”之下,如何再前进,既需要直面的勇气,更需要具体的举措,而我选择阅读这件事“锚定”自己。这不仅让我获得了柴米油盐之外的“自由”,更享受到庄子所言的“清新状态”。
常常有人说,阅读无用。我希望阅读真的无用,我以无用为目标去阅读,这样的纯粹更叫我迷恋。就像暗恋一个人,一切都在发生,又什么都没有发生。思想自有它的路径,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踪迹。而我们,允许它的到来甚至离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