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韩露
地区:浙江杭州
2008年高考落榜后,我去武汉读全日制自考本科。军训刚结束,我便溜进长江崇文出版社书城,自此开启真正的阅读生涯。
穷学生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正版书,就小心翼翼翻阅试读本,久之,常常赖在文艺类区域挪不动身,盘着腿儿席地而坐,读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
阅读像是“精神鸦片”,驱使我自动自发地一趟趟奔赴书城,在那里,我见识了群星闪耀的璀璨,有巴尔扎克、卡夫卡、毛姆、勃朗特三姐妹、王尔德、加缪、伍尔夫、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等外国大家,还有钱钟书、王小波、余华、林语堂、董桥、白先勇、三毛、舒国治等近现代名家,文学作品打开了我开眼看世界的大门,不同国别地域的作家都经历过青春的困顿和挣扎,每个个体都置身于各自时代的洪流之中,被当时的处境裹挟着前进,边挣扎,边救赎,我们并不孤独。
十年前高校云集的武昌,没有哪所高校盖得住武汉大学的光芒,逛武大在一定意义上是我们对名校的好奇与敬仰,沿街晃悠时路过一家家二手书店,挑选几本旧书也成了我的解压乐趣之一。
我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按照就业路径,大多数同学会选择与销售相关的工作,虽然职业无贵贱之分,然而,我深知宏观的营销环境对于女性并不友好。我的职业规划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执念——我要从事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2012年毕业前夕,我在武大边上的二手书店淘得一本法硕绿皮宝典,不被众人看好地开启了我的考研之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生啃几个月宝典后,以5分之差无缘武大。
秉着要发展先生存的道理,我去了上海从事销售工作,勤恳踏实地奔波近一年后,我隐约觉得心中尚有跃跃欲试的火苗,庸庸碌碌的现状与我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初衷相去甚远。直到有一天我萌发想去中国政法大学看看的念头。2013年深秋,我毅然辞职,转去北京。
膜拜完长城回来我的扁桃体就开始发炎,长达半月之久,索性去了法大选教材,找找考研复习的感觉。收留我的同学就住在鼓楼附近,去东城区图书馆备考成了必选。四十天左右,朝五晚九,张弛有度,这次终于上岸,无心插柳地圆了学法律的梦。
今年是我来杭州的第6年,也是法硕毕业后从事律师工作的第6年。在杭州,我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市图书馆,一如其他图书馆,给予我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作者日常读书时记录下的阅读影像)
15年前,我在崇文书城的浩瀚书海中找到人生指引,书籍陪我渡过敏感的青春期,极大地充盈着我的精神世界,也养成了我日后爱憎分明、自由不羁、刚毅果敢、勇敢追逐的生命底色。书中关于礼义仁智信和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总能不分国别地域地达成共识,自由、公正、包容、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平等平权、规则秩序意识等观念和意识也奠定了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石。
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习惯,每年都保持几十本纸质书的阅读量,如作家麦家所言“读书就是回家”,书籍是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也是我的精神港湾。
多年来,书籍见证着我在曲折蜿蜒的成长之路上汲取能量、披荆斩棘、勇敢坚毅、自强不息。我感激没有随波逐流的自己,更感激书籍带给我广袤的视野,通过书籍圆梦,在圆梦后继续新的征途。
我会继续和这个世界保持对话,以读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