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清晨,伴着未消的薄雾与初升的朝阳,李致颖老师乘上杭州地铁3号线,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亚运村。与此同时,同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温涵老师,也在换乘多条地铁线路后到达亚组委,两人都开始了忙碌又充实的一天。
随着亚运盛会临近,各项筹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杭州各所高校的教师志愿服务团队,也在发挥所长,用实际行动助力亚运会。
让我们走进浙外,听他们讲述亚运会幕后的那些事。
四年前来到杭州工作
服务亚运,她期待已久
有着丰富志愿者带队经历的李致颖在亚运村人事与志愿者管理中心任职。她早早担任起了守护者的角色,成为志愿者们的“志愿者”。她所在的亚运村是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运行团队下属有许多不同的业务领域。为了让各业务领域的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志愿服务工作,助力筹备赛会,作为志愿者主管,她在节俭配岗的基础上,对各中心的志愿者使用方进行系统化培训,帮助他们梳理志愿者的岗位设置和服务内容,强调志愿者的权利和保障规范,从而更高效地发挥志愿服务效能,也协同引领志愿者成长、进步。
编写志愿者场馆培训、岗位培训方案,与学校场馆、亚运村各中心用人方对接志愿者需求,协助完成志愿服务中心展厅布展设计……一项项准备工作构成了李致颖早出晚归、全力奔赴的每一天。她说:“只有前期培训好,志愿者在服务中才能问不倒、稳得住。”在与各领域工作人员沟通的过程中,她也深入了解了竞赛、媒体、交通、餐饮、安保、礼宾、残疾人服务等不同行业的工作要求,“这些都是在大学校园里接触不到的学问,它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也磨炼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她感叹道。
前不久的4月3日,是亚运会吉祥物琮琮、莲莲、宸宸的生日,与亚运吉祥物同一天生日的李致颖老师受邀参加了生日庆祝活动,“这就是我和亚运会的缘分,从2019年来到杭州工作,我就开始期待亚运,盼望有机会服务亚运。”她开心地说。
李致颖表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服务就是为浙外代言,她将竭尽全力工作,为亚运盛会奉献力量,也让更多人了解浙外这一支有激情、有专业的志愿者队伍。
“零失误”完成接待
他越来越有信心融入团队助力亚运
温涵则忙碌于亚组委外联部下设的NOC/NPC服务团队。前段时间,他刚完成了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NOC和NPC赛前考察团的接待工作。
首次加入NOC/NPC服务团队,温涵有过一段手足无措的日子,“每次部门会议,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局外人’,因为听不懂NCS、OFS这些专业术语,很难及时融入团队讨论。”为了破解这一尴尬局面,他向亚组委的同事要了一份术语表,每天坚持练习背术语。
解决了专业术语的难题,新的难题接踵而来。前不久,温涵收到了一个接待奥委会代表团来访的任务。落实场馆安排、回复铺天盖地的消息、协调行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摆在他面前。起初一切按照原计划正常进行,但机会似乎有意考验这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代表团团长希望修改行程,但原定的行程安排已经很紧凑,怎么办?“这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整个过程我都是绷紧了神经。”温涵说,为满足代表团的需求,他和同事们熬夜重新安排行程表,逐一与场馆负责人对接,修改接待方案,确认好接待人员、引导车辆、路线、参观时长等信息。最终团队以“零失误”完成了行程安排,圆满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
“亚运会的筹备工作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每一个实际问题背后都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协调与配合。” 温涵感慨。在后来的工作中,他非常注重细节的学习和把握,也为各种突发情况设置预案,确保高效解决“临时性问题”。此后,他还成功接待了几个奥委会的考察团,多次参加一对一会议,对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现在我的参与感与自信心越来越强,能够融入团队,齐心协力完成一件事,让我觉得非常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迎着朝阳出发,沐着夜色而归,这是2个普通志愿者老师的日常缩影。更多的浙外人秉承“服务亚运、奉献亚运”的信念,正投入到亚运筹备工作中。浙外与亚运的故事在杭城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