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杭州博士后科创精英赛预赛在全省最具创新活力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开赛。这场专门针对博士后群体开展的大赛汇聚了来自海内外的“聪明大脑”。据统计,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海内外知名高校的300余个博士后高科技项目上演了“高手过招”。
翻看参赛项目列表,新型肿瘤药物、智能芯片、材料科学、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发动机、海洋风能等名词高频出现。其中不少项目正在突破“卡脖子”难题,比如,智能芯片、视觉驱动显微镜等项目正为实现进口产品国产化而努力;智能机器人等项目正在研究如何扩大应用场景;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一批项目正在为提升产品实用性而展开攻关。
这些代表着当下科技发展前沿水平的项目被划分为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个评审组。五组评委分别展开评审,一共筛选出技术可靠、具有前景的30个项目进入复赛。
“智能物联组的参赛项目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能家居等。这些项目水平很高,研发团队整体实力很强。”经过对52个项目进行评审后,智能物联组评审组组长、浙江大学能源与动力国家级实验中心副主任熊树生告诉记者,先进性、创新性是评委们打分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他们还以项目的团队科研实力和项目主创人的创业经历作为重要打分依据。
举办本次大赛不仅仅是智力间的比拼,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新材料评审组组长、杭州汉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乔建民透露,评委们也倾向于把具有产业化前景、可以马上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评选进复赛。“我们欣喜地看到,此次新材料组的参赛项目中,50%以上的项目可以很快实现产业化。”他表示,通过此次大赛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引进博士后之后,把创新和产业化相结合,技术实现了更新换代,科技实力强了很多。“这体现了博士后对产业提升的带动作用大,对于杭州正在着力构建的五大产业生态圈也有较强促进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评审结束后,评委们为参赛项目撰写了指导性评语,为项目未来的发展提供建议。比如,“这个项目已经做出样品了,请尽快实现产业化”“目前,这个项目国内也有,但是性能参数和国外比差距很大,如果能够研发成功,对我国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同时,参赛选手的收获还体现在项目本身得到了关注度。来自投资机构的评委们对项目显示出了浓厚兴趣。即便未能进入复赛,他们也将对项目持续关注并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