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组成的童年“竹”迹研学团走进竹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刘家塘村进行为期四天的研学实践活动。实践团师生们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走访,以“竹艺美学”为理念设计研学课程开展实践活动。活动旨在带领孩子们通过“五感认竹”了解竹子的利用价值和文化意义,使“非遗竹文化”“两山理念”代代相传,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交上一份别样答卷。
图为实践团实地生态采风
实践团跟随解说员走进文化礼堂,“做群众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要发扬传帮带的好传统好作风”映入眼帘。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安吉县上墅乡“导师帮带制”的做法作出重要批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对这一做法作出重要批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3年来,当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向贵州普安、沿河、雷山,湖南古丈、四川青川先后派出党员、技术骨干等人才开展帮带指导,现场解决水土保持、土壤改良、采摘加工等种植技术问题。导师们传授的白茶种植、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技术,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带动安吉人民增收脱贫。“导师帮带制”从最初探索到逐步推开、全面深化,带活了基层、带快了发展。
实践团顺着青翠蜿蜒的绿荫道,走进承载了刘家塘一代人回忆的师说馆,这里展陈着“导师帮带制”的前世今生。导师帮带,薪火相传,“导师帮带制”理念给实践团研学课程设计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为研学课程奠定红色思想基础。
图为实践团考察走访乡村文化礼堂
在考察调研的第二站,实践团走访村干部、企业家、群众等5位社会人士,多维度了解安吉县刘家塘村乡村振兴和未来发展之路。
安吉县刘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书记表示:六年来,村内不断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村旅游,提升村子知名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刘家塘村乡村运营执行官王杰总经理热情欢迎实践团来访,他表示:“安吉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特色文化的地方,需要立足安吉文化,走创新发展道路,而研学落地就是重中之重。地方企业从传统的竹制品生产向科技型转变,经历了一次次挑战和探索,将竹子的神奇潜力发挥到极致。希望实践团以此借鉴,把研学课程设计好、落实好。”
图为走访刘家塘村党总支书记褚雪松
图为实践团走访浙江两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图为实践团走访企业
据了解,当地企业家通过“传帮带”方式积极向居民传授经验,结合“文创+”方式,创意农业、创意农艺、创意文化发展。实践团通过走访调研,为竹文化内涵发展找准支点,为课程设计发掘新方向,为打造特色竹文化体验项目提供有力依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路和方法,研学实践团牢记嘱托,发扬“导师帮带制”在新的时代的新意义。实践团成员充分了解当地制度、政策特点,深入挖掘文化内核,以户外自然景观为教学实践地,化身“竹文化青年导师”,进行“竹艺美学”“竹下课堂”“竹林秘境”等实践课程教学活动,激发五感共促多元智力发展。
图为实践团深入了解研学课程
图为竹研学课程设计研讨会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竹制品有哪些吗?”竹历史课上青年导师以问启迪,激发孩子们脑海中的竹印象,带领他们品读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竹世界,探索竹所塑造的文化深度与厚度;通过竹编以及竹子大观察,引导他们在动手中学习,在观察中欣赏,在竹编中学习中式审美、体会非遗文化,让思维在学习中碰撞出激烈的美学火花。
最好的教室在课外,最美的教室在自然,青年导师带领孩子们走进竹林秘境,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味觉五感,探索竹子之谜,感受竹子的自然律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知识,沉浸在逸景与诗意的自然里。研学课程最后,孩子们通过笔尖书写出对于竹子的生动认识,诉说研学后的思想感悟。
图为竹林秘境“五感认竹”体验
图为竹下课堂研学手册填写
图为实践团带领小朋友们探寻竹的历史
图为竹艺美学课上小朋友们在进行竹编
图为户外研学在路上
课程中,跟随实践团的学生家长谈到:“我家的孩子是从隔壁镇赶来的,听说有这样的研学课程,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希望今后实践团可以多多开展此类课程,让农村的孩子也享受丰富的教学资源,接触到更多新颖的知识。”
图为竹下课堂研学成果分享
图为户外研学结束
图为实践团实地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