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城·杭州志】杭州16岁女孩走进法院,“点名”要找这两个人

杭州日报 2023-07-15 09:06:00 8.0w阅
​通讯员 建法 记者 王艳颖

7月3日10时许,一个普通又忙碌的周一上午,杭州建德市人民法院的大厅里,走进了一位特别的女孩——她穿着深蓝色T恤衫搭配黑色运动长裤和运动鞋,脸上是掩藏不住的稚气。 

女孩告诉工作人员,她要找法院的“张杨阿姨”和“许勇伯伯”。这两个名字,工作人员很熟悉:张杨是法院的干警,而许勇则是法院的副院长。

女孩是谁?为何会突然到法院“点名”找人?这事,其实张杨心里清楚。

女孩名叫宁宁(化名),今年16岁,是一名初中毕业生。3年前,因为一场爱心公益活动,张杨和宁宁结了缘,成了她的“干警妈妈”。

(张杨和宁宁)

张杨记得,3年前第一次去宁宁家时,车子在乡道上开了近1个小时,山林、田野、村庄逐渐消失在后视镜里……两人的第一次相见有些尴尬:宁宁很沉默,不爱说话,始终低着头,张杨问一句,她便轻声答一句,半天下来,两人也没能说上几句话。

张杨了解到,宁宁的父亲早年因病离世,后来,母亲也生了重病,干不了重活,幸好家中年过七旬的爷爷身体还算康健,日常能帮着照顾宁宁。

“当时她读初一,青春期女孩,正是有想法的时候。”张杨的女儿和宁宁同岁,如何跟这个年纪的女孩沟通,她心里有些数。为了能走进宁宁的内心,张杨想了许多办法,如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发微信聊聊天,引导宁宁主动分享心事;又如时不时带些新衣服、学习用品看望宁宁。 

(张杨给宁宁带去了新衣服)

“后来,我鼓励她自己在网上挑衣服,挑好了把链接发给我下单,女孩子嘛,都是爱美的。”张杨还有印象,宁宁发来的第一条链接是件17块钱的T恤,“我告诉她这件衣服可能穿起来不太舒服,重新再挑挑,几分钟后她发来的T恤价格贵了10块钱,27元。”张杨笑笑说,“当时她可能怕麻烦我,还放不开。”

再后来,张杨渐渐发现,宁宁开始有了些变化:话变多了,爱聊天了,人也自信了许多。还有一个变化——宁宁挑的衣服逐渐“涨价”了,17元、27元、37元、67元……价格高了,张杨的心里却很高兴,“虽然买得也不多,但说明她真的把我当‘妈妈’,不再那么小心翼翼了。我和她说好了,夏装她自己挑,冬装我来挑,太便宜的冬装怕不保暖。”

 “她这次身上穿的蓝T恤,我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去年夏天买的。”张杨说。 

关心宁宁的不只有张杨。

2021年8月,建德法院曾面向较偏远乡镇山区的孩子举办了一场“公众开放日”活动,包括宁宁在内的9位青少年受邀参加。这也是在与“干警妈妈”结对后,宁宁第一次走进法院。 

(山区孩子参观法院)

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羁押室、执行服务中心和部分审判法庭。现场,宁宁还被邀请扮演了一次审判长,与其他小伙伴一起现场模拟一起诈骗罪案件的审理。  

(宁宁当起了“审判长”)

也就是在这场活动中,建德法院副院长许勇得知了宁宁的情况,决定自掏腰包资助女孩。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勇多次来到宁宁家家访,了解她的成长环境、学习情况。“这个年纪是比较敏感的,思想状况要及时关心的。”许勇也有一个女儿,他笑称,“养女儿还算有点经验的。” 

(许勇向宁宁家人了解情况)

中考前,宁宁曾和张杨聊起理想高中。她说,最好能上严州中学,考上的话她想把录取通知书带到法院里分享。张杨高兴地答应了。

7月3日这天,宁宁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履约”了——今年中考,宁宁以607分的成绩被建德市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录取,这也是当地最好的高中。除了录取通知书,宁宁还带来了一封手写信。

(宁宁的手写信)

信中,她提到了2021年暑假参加的那场活动,“……他们为我开启了两年前那次法院参观的大门,门后法律的庄严、善意的温暖,给予了我无限的鼓舞与自信。”“……在法槌重重落下的那一刻,一颗小小的种子深深埋进了我的心中,以后我一定要做一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女法官。”

宁宁还特别感谢了张杨和许勇,“张阿姨和许伯伯常来看望我,张阿姨像一位母亲一样给我无私的照顾,从学习用品到生活用品,她面面俱到,件件不忘。而许伯伯则是一个很健谈的人……他叮嘱我要努力学习,告诉我人生的道理……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很替她高兴,信写得很感动,我做的这些是不值一提的,小姑娘太懂事了。”许勇说,他相信乖巧懂事的宁宁会有美好的未来。 

(宁宁的手写信)

还有一件巧事,张杨的女儿也考进了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和宁宁成了校友。“最好是还能分到一个班,以后我照顾起来就更方便了。”张杨说。

信的末尾,宁宁这样形容张杨和许勇,“……你们如星辰大海般出现在我的生命中,给予我的关爱与指引。”

责任编辑:徐秀丽
审核:蒋波 陈洁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