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望道故居品真理甘甜,浙外学子携手“青村”扬奋斗底色

杭州新闻 2023-09-08 19:55:00 7.7w阅
通讯员 黄文璇 朱梦丹 记者 王泽英

8月中下旬,浙江外国语学院赴义乌“真理的味道”寻访调研小分队再次来到义乌分水塘村,看民生听民事知民情讲民意。为推动校地资源交融,助力乡村共富,自2020年起,一批批浙外学子组成实践团队连续四年在这里开展红色讲解、寻访调研等活动。

听故事译佳句 再尝真理的味道

逆溯历史,探寻本源,新一批浙外学子来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诞生地——浙江义乌分水塘村,寻访红色经典,再尝真理的味道。

“一块门板白天当书桌晚上当床,两版译本逐字逐句精雕细琢,数倍心血让星星之火从这里开始燎原……”听着陈望道故居讲解员的讲解,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陈望道为传播真理展现出的执着精神,深感敬佩和鼓舞。21级葡萄牙语1班姜靖雯感叹道:“他身处柴屋陋室,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让他吃粽子蘸红糖水,但由于专注工作,错把墨水当成红糖水的故事令我印象深刻。陈望道为传播真理而甘之如饴,他那孜孜不倦的精神是新时代外语人学习的榜样。”

实践团队聆听关于陈望道故居的讲解

听完讲解员的介绍,队员们及时进行消化吸收,并发挥语言优势,用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等多种语言介绍了陈望道追求真理的决心、矢志不渝的坚持,以及将真理传播开来的感受,希望将陈望道的精神跨越语言界限传播给世界友人。

“这样的讲解过程既是向陈老学习的过程,也是外语专业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国际传播政治素养的有效方式。”指导教师黄文璇表示,“在这里,外语青年既能学习与传承老一辈红色翻译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积极投身革命的精神品质,又能丰富个人知识储备,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和表达交往能力。”

青年携手村民,奏响嘹亮振兴之声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实践团队在以陈望道故居为中心的红色景区内开展调查研究,采访了近50位当地村民与景区营业者,深入挖掘当地基层治理、乡村共富的故事。走访中,团队发现“老年食堂,两三元吃到一荤一素,能够解决村里近百位老人吃饭的问题”“‘危房’警示,既尊重老人对祖屋不舍的感情,也提醒路人注意安全”“老年大学,响起锣鼓跳起舞,通过多样活动让老百姓共享共富”,了解到分水塘村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路线,除了陈望道故居,还拓展建设了陈望道纪念馆、党员宣誓台。队员们在实地调研中亲身感受到乡村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在调研基础上,实践团队认真梳理了获取的一手资料,深挖细剖当地发展的瓶颈,并结合专业所学,为当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旅发展和文化建设建言献策,用青年学子的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文化共富。

在实践总结中,团队成员有了不少感悟。

朱梦丹:一个故事振兴了一个村庄,这个村庄正在书写更多的故事。我们在访谈中遇见了许多可爱的人,听到了许多有趣的事,这些人和事,绘就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在这里,我们不仅是红色故事的学习者,也是红色故事宣讲者,不仅是共富故事的倾听者,也将成为他们故事的讲述者。

毛雨灿: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间柴屋。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陈望道先生全神贯注的翻译场景,生动地讲述了“真理的故事非常甜”的故事。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命运、中国的命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真正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根有魂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身处其中,我也品尝到了追寻真理的甜美,感知到了信仰的力量。

姜靖雯:陈望道先生的才学固然令人钦佩,但价值更高的,是他的精神。在革命初期家国存亡危急关头,他留学归国并毅然投身革命事业,虽身处陋室,却为翻译真理、传播真理,而孜孜不倦,不正是我们新时代外语人学习的榜样吗?

付美先:沿着古朴整洁的乡间小道,我们在陈望道先生的故乡寻访“真理的味道”,探寻“共富的道路”。这一路,我们听到的是分水塘村积极开发红色资源的故事、努力创业致富的故事、共享发展成果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感染了我,让我对青年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王译萱:彩虹道上佝偻的背影、瓦背上缥渺的炊烟,勾勒出的是一幅浓郁的乡情国画。我们身为新时代的外语学子,更应该走进乡村百姓生活、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体验乡村文化建设,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用外语讲好新时代乡村共富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乡村。


责任编辑:杨俏颖
审核:余敏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