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社区嵌入式托育园 新手爸妈直呼“托得起也托得好”!聚焦国家战略、城市所需,杭师大11位专家学者这样说

杭州新闻 2023-10-19 10:11:00 1.2w阅
记者 王泽英 通讯员 王凤栖

“一周前,我们又为杭州新增了一家社区嵌入式托育园——紫樾园,这是杭师大去年成立的‘0—3岁儿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落地后的首个实质性合作成果。”经亨颐教育学院教授王道阳表示。

近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杭州师范大学专门召开座谈会,学校11位专家学者聚焦“创新”“文化”两大主题,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课题。

紫樾园项目,正是杭师大婴幼儿托育实践的最新探索,该项目在座谈会上引起了关注和热议。

这家社区嵌入式托育园为什么受家长欢迎

解决“托育难” 杭师大将提出更多解题思路

紫樾园位于余杭区仓前街道紫樾府小区内,占地面积342平方米。开园当天就吸引了不少家长和宝宝,“环境和设施都很不错啊!”居民李先生带着女儿前来体验,在参观了游戏室、睡眠室、阅读室、保健室、母婴室等专用空间后,他竖起了大拇指,之后看到宝贝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心地做游戏时,李先生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随着二孩和三孩政策陆续放开,“托育难”问题——托位供给不足“没得托”以及托育成本高“托不起”,成了不少家庭的“心头难”。今年,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连续第四年被列入杭州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托育这件事,成了杭州必须完成的‘作业’。”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杭师大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执行主任王道阳表示:“我们也把这个作为杭师大的‘必答题’。”

这两年,杭州开始探索建设社区嵌入式托育园,这种模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青睐,他们在遇到急事要办、难事要解时,可在家门口就近“寄存”孩子、让专人照看。

杭师大打造的紫樾园主要服务景腾社区0—3岁的孩子,相较于目前市场上托育机构每月五六千元的费用,紫樾园每月2930元的托育费、500元的餐费,解决了不少家长“托不起”的顾虑,刚开园已有20个孩子报名。不仅让家长“托得起”,还要“托得好”。就学前教育而言,托育工作更强调帮助孩子加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经验的积累,为此,杭师大开发并不断优化了“生活感官+”托育课程体系来促进0—3岁孩子的大脑发育。

解决“托育难”,还需更多的解题思路。围绕社会需求和政府要求,杭师大正努力打造婴幼儿托育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阵地。作为省内开展托育研究与实践探索最早、支撑学科最全的地方高校,去年,学校率先成立“0—3岁儿童发展研究中心”“0—3岁儿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杭师大—余杭区0—3岁儿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组建婴幼儿发展与托育实验室,这是首批8家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之一;开设“0—3岁婴幼儿托育”微专业,完成6门课程的开发和上线,为有志于从事托育事业的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婴幼儿托育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国家未来。”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师大基地首席专家李泽泉教授颇有感触,“它既是新兴专业,也是新生产业,更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的创新之举。作为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我们要抢抓机遇,积极为杭州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杭师大路径’。”

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

一所市属高校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

不只关注民生实事,作为市属高校,杭师大一直在为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苦练“内功”。本次座谈会上,专家们聚焦国家战略、城市所需,发表了不少新见解。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创新”是此次会议的一大热点话题,“科技创新”更成了高频词。

科技创新的源泉是什么?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刘俊秋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同时,他提出,要通过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在学科发展中起怎样的关键作用?钱江学院教师袁鸿斌、数学学院副教授李彦霖、基础医学院教授刘喆、药学院教授王怡、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丹宇分别做了分享,袁鸿斌说:“我们将持续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创新体,推动创新性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杭师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围绕“文化”这一话题,专家们的重要观点不断输出。

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担起新的文化使命?沈钧儒法学院教授余钊飞、人文学院教授林航表示,新征程上,要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洪波认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是中华文明的最新形态”,外国语学院教授孙立春表示赞同,认为这给史学界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杭师大又有新作为。近日,由学校陈礼珍教授等历时3年倾力完成的《勇立钱江潮 建设新天堂》正式出版。该书是2021年“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项目”,学界评价其“具有显著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泽泉表示,作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和杭州市属高校的“领头羊”,杭师大聚焦国家所需、群众所盼、学科前沿,进一步彰显思想高地、科技引擎的示范引领,立足优势、发挥特长、找准突破口,努力推出一批原创性强、能填补杭州空白、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专家精彩发言

图片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校枫桥经验与法治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余钊飞教授在题为《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报告中称,郡县治天下安,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以理服人、以和为贵”理念,为进一步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了强大的历史文化动力。他提出,“枫桥经验”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是其重要理念;“以理服人”,重视情理法相结合是其重要方式;“以和为贵”,重视平安和谐是其重要目标。“枫桥经验”既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又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指引。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中指出,要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科创高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的目标是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人才,归根到底要从科技创新主战场中涌现出来,从科技创新主力军中成长起来。”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刘俊秋教授在题为《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主旨发言中提出,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同时,他提出,要通过加强高水平有组织科研,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高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材化学院的一名教师,我深知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往往萌发于深厚的基础研究,只有地基打得牢,科技事业大厦才能建得高。”他说。

图片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开创杭师大婴幼儿托育研究与实践新局面。”婴幼儿发展与托育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实验室执行主任、经亨颐教育学院王道阳教授在报告中提出,0-3岁婴幼儿托育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关系千万家庭福祉,关系国家未来,做好婴幼儿发展与托育服务是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回应人民群众“托育难”诉求的需要。要依托学校拥有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护理学等综合学科优势,积极探索0-3岁婴幼儿发展与托育综合服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同时积极探索校地共建共享托育模式,让婴有所“托”、幼有所“护”、幼有所“育”,解决更多适龄生育家庭“带娃难”“育娃难”问题,为杭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师大路径,为书写健康中国的浙江篇章贡献师大智慧。

图片

此次考察浙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这给全省文化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目标,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杭州师范大学研究基地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洪波教授在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逻辑理路》的报告中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是中华文明的最新形态,其产生、演化与发展具有独特的逻辑理路。其一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与发展蕴含了厚重的历史逻辑,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其二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与发展彰显了深刻的理论逻辑,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同中华文化发展历史和实践融会贯通的思想结晶。其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与发展体现了鲜活的实践逻辑,它是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参与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也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产物。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惟有创新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药学院王怡教授在题为《投身医药创新发展,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的报告中表示,新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科学指引,以人民健康为事业导向,从新药研发的源头上直面前沿挑战,解决关键技术的“卡脖子”问题,做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新药,为加速推进我国医药领域高水平科技贡献力量。“要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起奔向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王怡说。

图片

数学学院李彦霖副教授围绕数学科学建设,探讨如何深化数学科学研究,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他在题为《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驱动力》的报告中提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面向未来,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针对数学学科建设,他提出,建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科研合作机制,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社会科学等紧密结合,共享科研数据,以推动跨学科创新。要加大鼓励基础研究投入,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合作,以进一步加强基础数学科学建设。

图片

“浙江要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公共管理学院陈丹宇教授表示,“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出要求,寄予希望,这为我们坚定前进方向、咬定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南针’和‘领航灯’。”他在题为《强化数字创新 夯实治理平台 支撑共同富裕》的报告中提出,要以数字创新来破除制度性障碍,减少“数据梗阻”,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共享共用;运用数字创新,深度挖掘数据内涵,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运用数字创新,消除“数字鸿沟”,注重特殊群体精细化治理。他表示,“共同富裕研究联盟”将围绕国家“共同富裕”重大战略,深入探讨、持续研究、知行合一,集中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理论成果和咨询报告,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图片

人文学院林航教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感触颇深。在他看来,总书记在今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给史学界赋予了新的文化使命。会上,林航作了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体》的报告,并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了“两个结合”的历史必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了创新之路的发展方向。他表示,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在赓续中再造,也要于交融处出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图片

基础医学院刘喆教授作题为《紧密结合临床,助力医学科技创新》的报告,她表示,作为一名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研人员,要紧紧围绕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紧扣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将研究方向与临床需求相结合,与药学、公共卫生科学、材料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密切合作,聚焦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开展国际前沿研究,力争实现重大理论和前沿技术突破,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药物或诊疗方案,发现能够进行治疗反应性预测的分子标志物,研发简便、可行的能够预测肿瘤治疗疗效的试剂盒,为实现个体化治疗作出贡献,造福广大患者。同时,她还将根据青年教师的研究背景和特长,制定培养方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思路清晰、技术过硬的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图片

“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说的这番话,这些天一直回荡在外国语学院孙立春教授脑海中。“这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遗产方面的集中体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指导性,为新时代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以及国际传播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他说,杭州的灵魂在于历史文化名城,拥有西湖文化景观、中国大运河(杭州段)、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要借亚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全力推进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动提升,打响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城市品牌,亟需做好四方面工作,即加强顶层设计,组织保障有力;统一宣传渠道,赓续历史文脉;数字赋能管理,促进文旅融合;讲好遗产故事,提升传播效能。

图片

“要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钱江学院教师袁鸿斌对此深受鼓舞。“要稳步推进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的布局与建设,为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要坚持学术引领,在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智能工业机器人、自主导航农业机械等领域持续研究,形成一批核心技术;要瞄准企业需求,开展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要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工程实践活动为抓手,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他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创新体,推进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推动创新性人才的校企联合培养,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葛晓路
审核:陈浩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