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非遗广场,一场以立夏节气的约定来到了第13个年头,特别是杭州市“半山立夏习俗”于2016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半山立夏更是成为了杭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当“半山立夏节”遇上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本次半山立夏民俗活动以“在大运河遇见立夏有福”为主题,让人类非遗与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历史与文化的交融。
在“半山立夏节”活动现场,有这么一些传统民俗是一定会如期而至的。“送春迎夏”祈福巡游以美好寓意开启整场活动,吃上一口甜糯绵密的乌米饭,手绘一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半山泥猫”,用150多岁的木秤称个体重……在春终夏启之际,人们用这些祖辈传承下来的习俗祈福,希望平安、健康度过即将来临的漫长夏日。
“我特意从萧山闻堰赶过来,老底子杭州人有说法的,吃了乌米饭,可以防蚊虫叮咬、祛风解毒,半山立夏节名气很大,我也来讨个好彩头。”徐大伯领到乌米饭后,迫不及待开盖尝上一口,“还热乎的,香糯好吃。”
在传承之余,一些新的变化也在今年的立夏节上演着。
活动当天,半山街道精心打造的“人类非遗二十四节气(半山立夏习俗)展示馆”迎来首次开馆。开馆首展颇有巧思,“半山立夏”牵手另一项人类非遗“中国篆刻”,在展馆一楼举办金石有声——西泠印社社员“二十四节气”篆刻、书法主题创作展。本次展览由西泠印社美术馆组织4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篆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展馆一楼室外举行了传统民俗优秀摄影主题展,展馆二楼和半山立夏非遗广场周边举行“节气中的非遗”半山非遗系列展示体验活动,市民、游客可以沉浸式体验手绘泥猫、斗蛋、灶画、藤编等半山立夏民俗。
全省首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大运河非遗花伞市集也来到半山,共邀请制扇技艺(王星记扇)、木版水印技艺、天竺筷制作技艺、运河民俗画等28个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现场进行展示展销,邀请市民游客互动体验。
结合半山泥猫文化,拱墅区在活动现场首次宣发“猫临天下”十大活动,后续将开展《大运河畔“话”泥猫》曲艺书场、发布《喵呜来了》非遗影像纪录短视频、开发“一河串百艺”——“泥猫到手 鸿运当头”系列非遗文创及衍生品、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人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通过“猫文化”的多种表现手法,不断固化大运河畔半山所独有的历史方位、地理标志,持续推动拱墅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成为大运河特有品牌集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