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
以“AI大潮中的真假虚实”为题的
“幸福三人谈”活动
在浙大城市学院举办
“幸福三人谈”是一档集观点表达、对话交流、互动答疑于一体的学术谈话类节目,主要聚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前沿的热点议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各抒己见,碰撞思想,带来极具思辨性与前沿性的学术盛宴。
本次活动为“幸福三人谈”的首期活动,校发展委员会主席、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罗卫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科学院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工委会主任陈小平,哲学学者、浙大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陈嘉映三位专家,围绕“如何看待AI”“AI伦理研究及治理挑战”“AI是否会有意识及通用可能性”“关于‘人机对话’的思考”等问题进行解读。
从AI的起源出发,陈小平阐释了AI的基本定义及大模型运作的原理和逻辑。“形容AI最准确的关键词就是没有关键词”,陈小平表示,AI大模型目前缺乏可解释性,AI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是“青似于蓝而异于蓝”,如果说生命是火,思想是火光,语言是光的影子,那么大模型就是影子的影子。但尽管如此,机器智能与人的智能之间的不同往往也很难分辨,由此加剧对人工智能和AI应用负效应、安全风险、就业替代等AI伦理问题的误判。陈小平预言,在某些条件下大模型或将带来一种新可能性:巨角兽社会的产生,即财富的超级集中化,大部分企业和中产阶级消失,工业革命塑造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秩序被智能革命彻底颠覆。
罗卫东指出,从建构的角度,AI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其核心伦理之争在于AI是否会进化出自主学习能力,在与人类的互动中不断受到强化的激励,从而获得人类长期进化得来的某些习性。“人类的学习过程也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与AI发展的基本逻辑一致”,罗卫东表示,人类本身并不具备将海量的智力资源进行集中、分配和使用的能力,而AI的出现使这些成为可能,加强了所谓的“智力统治”,或许会给未来社会发展带来威胁,道出了社会和民众对AI的普遍担忧。
陈嘉映谈到,人类的思考逻辑是以感知+理知来支撑的,而AI则仅仅是无感的理知,这意味着人类的学习行为更多是一种模拟,模拟的是动机和过程,而AI的模仿仅限于结果,因此现阶段的AI对人类的替代仍然局限于基础性工作,而非创造性工作。他还提到,人工智能是为人发展出来的,智能是否通用应以人的需求和实用性的角度去定义和理解,这才是AI未来的合理走向。
“生命是火,只有人的思想才能够产生火花,我们应当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来让思想的火花闪耀得更加璀璨,最终服务于人类幸福。”主持人张义修说道。
“幸福三人谈”活动由浙大城市学院和瞭望东方周刊主办,中国幸福城市杭州研究中心、幸福城市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学院、商学院等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