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礼|一座掌心上的集贤亭,流转出“西湖美学”

杭州日报 2024-08-29 09:33:00 12.7w阅
临平微融圈 刘梦怡 康馨怡 费彪 胡建昭 视频/高明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杭州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置身这座城的我们,是变化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共建共享75年发展,本报联合13个区县(市)微融圈,共同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杭州有礼》市域一体化传播大型融媒体行动,广泛征集能反映杭州各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好礼,告白祖国,分享幸福。

今天,我们推荐的好礼是来自临平区的一座掌心上的集贤亭。

       

“我曾经走遍杭州的街道、地铁、机场,想看看杭州人喜欢什么,发现很多地方的广告海报都是集贤亭,我想或许这就是大家心中能代表杭州的文化符号。”投身榫卯技艺十余年,临平区企业晚峰文化的创始人刘文辉一直致力于用建筑传递城市文化。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他用一套极富杭州特色的集贤亭榫卯积木来迎接这一重要时刻。

       

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山西汾阳的刘文辉,很早就与木头和古建筑结缘。小时候,他总是穿梭于祠堂、古城墙、文峰塔等各种古建筑间,跟伙伴玩捉迷藏游戏。他还喜欢跟着自己的木匠亲戚学习,尝试用锯子、凿子等做些简易的木头玩具。在娱乐方式还较为匮乏的20世纪80年代,这些构成了刘文辉的童年记忆。

“在那样的环境中长大,直到今天我都觉得跟古建筑的关系十分亲密。”因此,毕业后辗转了多个地方,刘文辉选择从中国古建筑榫卯重新开始,“这对我来说,其实是一次回归。”

来到人文气息浓厚的杭州、考取中国美院硕士、创办晚峰文化,刘文辉的每一步都走得掷地有声。一套套榫卯积木,承载的是刘文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一座座城市历史的回溯。集贤亭榫卯积木的诞生正基于此。

                           
                       
                           
                           

坐落在西湖上的集贤亭,历史上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有“亭湾骑射”的典故。刘文辉说,集贤亭造型别致,是重檐六角亭,采用了榫卯结构。雨季湖水充沛的时候,整座集贤亭如同漂在水上的一座奇幻古亭,风姿绰约。

为了复原集贤亭,他有时凌晨3点便跑去观察,直到早上6点才离开;有时又会晚上9点、10点跑去欣赏它的美,观察它的特征;回来后就是夜以继日地画图、建模、打样、测试,最终才有了这座可以捧在掌心的集贤亭。

去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晚峰文化的产品亮相亚运村超市。不少外国运动员和技术官员都将集贤亭榫卯积木带回去当作纪念品。“国外的人觉得它很神奇,160多个零件有40多种不同的种类,没有一个零件是多余的。这是属于中国人的逻辑与秩序。”刘文辉说。

       

从十几年前默默无闻踏上一条未知之路,到如今带领越来越多的东方美学走向世界,刘文辉觉得,自己始终不变的是文化传承人的初心。而晚峰这些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各类文化产业政策为企业发展注入的强大动力。“如今,临平的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越来越浓,让我们的信心更足。”刘文辉说。

近年来,临平以文化创意为引领,推动网络视听、设计服务、文化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发展。随着全区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临平文化产品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实现了城市文化与企业品牌的双向赋能。

杭州有礼 本期福利                 

【如何参与】在本报道页面下进行跟帖留言。我们将会选取2名留言精彩的读者送出奖品。奖品是集贤亭榫卯积木一件。                

【如何领奖】后续会通过短信通知中奖及领奖事宜。                

【截止时间】8月30日中午12点。                

【注意事项】每人每期限评论一次,多次评论以首次为准。                

               
责任编辑:涂玥
审核:白赟 毛长久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