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初三女生张潇冉的一篇《旧轨还乡》火爆全网,杭州日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女生的语文老师王杨军,揭开了信件背后的动人故事,打动了更多的杭州人以及浙江人。(此前报道)
昨天,张潇冉收到了来自内蒙古的一封回信《亲爱的潇冉,蒙蒙为你寄去了一份家乡的礼物》。这一视频在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官网推送后,也获得高度关注,近4万网友转发,获得5万人次的点赞,近五千条留言。
正如网友所说:从文章到回信,再到礼物,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的温情传递。
“今年第一个流量城市诞生了:乌兰察布,中国正北方。”“小姑娘可以做我们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旅游形象大使,尽快尽快!”“读完回信,鼻子酸酸的!谢谢这些可爱的人守护小女孩的乡愁!”……看完回信的网友们纷纷隔空喊话。
回信的文字充满诗意,像是一位家乡老友,与张潇冉共叙情缘,恨不得道尽所有乡愁。
“亲爱的潇冉……如今,回家的路已不再漫长,高铁两个小时,便能从北京直达乌兰察布站。若春夏归来,正是家乡最鲜活的时节,辉腾锡勒的草浪裹着碎金般的野黄花,从山脚一路泼洒到天边,微风轻拂过乌兰哈达火山群,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变迁,晚上在星空下露营,银河近得伸手就能捞一把星星……此心安处,是你我笔下永恒的归途”。
“我为你捎去一份家乡的礼物,希望你在远方,能想起家乡四季的美景,守住内心的安宁。”
不少内蒙古当地的网友,也在留言区向众多网友发出邀请函:“欢迎来到乌兰察布市!”看完这封回信,还有网友说自己高中时的第一个笔友就是乌兰察布的,“两人写信互相鼓励,她自律、独立,积极上进,阳光自信。”
昨晚晚上九点多,乌兰察布融媒体“乌兰察布云”也聚焦张潇冉的这篇作文:在记忆的长河里,归乡之路是一条特别的存在,它承载着无数温暖与思念。张潇冉同学笔下的归乡,从儿时的一趟绿皮火车开始。那摇摇晃晃的二十五小时,满是温情与期待。后来,列车停运,归乡变得艰难,可对故乡的眷恋却从未消减。当火车再次运营,重拾旧轨,那些关于亲情与乡愁的故事也随之被唤醒。
一场场的隔空对话,因张潇冉而起,因真实的乡愁而让人感动。
昨天,丁兰实验中学的书记吴轶玲也告诉记者,与这封回信同步寄出的礼物也收到了。收到礼物的那一刻,张潇冉正在学校,老师们将包裹搬到办公室后,同学们都非常羡慕。老师们也给她拍了一个开箱视频,记录了她收到礼物的全过程。
满满一箱子,有哪些特产呢?潇冉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兴奋地打开包裹展示了家乡的美食:卓资熏鸡、兰格格酸奶、丰镇月饼、牛肉干等。她也第一时间与同学们做了分享。
王杨军老师也将视频转发给了内蒙古文旅的工作人员:“谢谢编辑,礼物已经收到啦,今天临放学的时候给她拍了一段。她是非常开心的……”
当地文旅局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他们制作了一系列的旅游推介视频,潇冉文章提到的草原等具体地点,后续会一个个单独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