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七十载笔墨写春秋,一纸风华鉴城事。今年是《杭州日报》创刊70周年。70年来,我们与杭州共成长,将城市的每一次脉动凝练成新闻“头条”——
从西湖潋滟到钱塘潮涌,从工业蝶变到数字浪潮;从街头巷尾的民生烟火,到城市治理的智慧实践;从文化根脉的薪火相传,到绿水青山的坚定守护……这些“头条”是时代的缩影,更是杭州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即日起,本报联合13个区县市微融圈推出《寻找“头条里的城事”》系列报道,以“头条”为舟,邀请广大市民读者共溯时光长河。我们将重访地标街巷、对话亲历者、展现新成果,挖掘杭州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闪光故事,串联起杭州七十年的辉煌画卷。
沿荆长路向南而行,转入三仓路再至万和路,一座被绿意与科技感包裹的产业园区跃入眼帘。这里是高桥云港,一个隐匿于余杭核心区繁华深处的“工业新生样本”。
漫步园区,最直观的感受是“变”与“不变”的精妙平衡。那些“空中缝合”的老厂房,在保留原有容积率的同时,通过创意改造与科技赋能,实现空间体验的质的飞跃;楼体砖墙未改往昔轮廓,而内部的防水加固、结构优化等隐蔽工程,却让其得以用更坚韧的“筋骨”抵御雨雪风霜;不改朴素本色的建筑外立面,被大幅涂鸦彩绘“点亮”,让工业遗存焕发出青春活力;废弃的工业装置和零件,经匠心重塑成为诉说往事的艺术装置;林荫道两侧的行道树依旧葱郁,树荫下却“长出”轻食店与无人便利店,为园区生活平添便捷与温度……
园区实景图
从废弃厂房到数智园区,高桥云港借助有机更新的巧思和持续焕新的实践“脱胎换骨”,正如园区里那株与老厂房同岁的枇杷树一般,在岁月更迭中,始终向上生长。
高桥云港的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
这片占地约255亩的土地,自2002年起便承载着“高桥工业园”的产业记忆——整个园区曾容纳21家厂区,以及151家以电焊厂、汽配公司为代表的低小散租户。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的噪声污染、安全隐患等问题,令周边居民苦不堪言。
2017年,余杭区启动高桥工业园改造计划,次年即完成整体收储。然而受限于规划条件与产业资源,这片区域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发展停滞。
转机出现在2022年。随着杭州城市更新战略的纵深推进,破解产业发展空间制约的迫切需求,让高桥工业园重获关注。这一次,余杭区携手阿里巴巴集团,以园内存量建筑物为基础,采用“政府主导、社会资源和优质运营商参与”的综合开发模式,秉持绿色低碳理念,对这片沉睡的土地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瓴羊大厅、林荫路
12个月的精耕细作,终换得满园新景。2023年3月底,高桥云港正式开园,以“先进产业+高端商务+品质生活”的复合形态,重新定义了城市更新的打开方式。彼时,《杭州日报》区县(市)新闻版在头条位置报道了这一蜕变,让这个从“老破旧”到“新生态”的园区,以亮眼姿态重回公众视野。
开园仅两年多,高桥云港就以令人瞩目的速度在余杭区的产业版图上崭露头角,接连斩获了“四星级园区”“未来科技城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载体”等多项殊荣。然而细观其成长轨迹,这颗“产业新星”的崛起之路并非坦途。
尽管毗邻杭州西站、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云谷园区,但区位优势也没有弥补高桥云港在开园初期交通不便的短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的同时,周边配套的匮乏也让园区运营者倍感压力。
在这样的困境中,高桥云港摸索出了一条差异化路径。“我们用软性服务攻克硬件短板,实现扬长避短。”高桥云港园区负责人沈颖表示,“我们要打造氛围活跃的社区生态、提供精准的企业服务、构建产业协同网络,让园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开园以来,高桥云港持续优化园区环境。无论是绿意环绕、舒适宜人的办公空间,还是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园区活动,都在全力营造开放、活力、和谐的氛围,让园区实现从“办公场所”到“活力社区”的跃升。
访客中心对比
在“有温度”的社区氛围之外,高桥云港还着力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灵活的办公空间定制、政策上门解读、展会宣传、政府接待和客户游园接待……企业只要提出需求,就能享受到由专业政企服务团队提供的“一站式”服务。
以孚嘉科技为例,园区先后助其成功申报了“省内首版次软件”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业导师把复杂的政策条文转化为可操作的申报指南,这种贴身服务让我们事半功倍。”孚嘉科技行政总监张航的由衷赞叹,正是对园区服务实效的最佳注脚。
在这里,每一项服务都直击企业痛点,每一次对接都在为发展赋能。而所有服务的终极目标,都指向“产业升级”这个核心命题。开园两年多来,高桥云港成功吸引了瓴羊、斑马智行、山丘生物等40余家创新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以AI应用、大数据服务、直播电商、生物科技为核心的未来产业集群。
园区实景图
园区的“热乎劲”,也悄悄漫向了周边的高桥村。这个曾经缺少存在感的村落,如今因园区的崛起重获生机:集体地块被盘活,闲置农房火爆满租,家家户户翻新房子;村里的美食街、停车场、便利店越开越多,配套设施越发完善,公共服务不断升级……高桥村,正从“产业洼地”蝶变为“共富引擎”。
“企业客户没来园区之前,多少会有所顾虑,但实地看过后基本都觉得好。”作为高桥云港蜕变之旅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沈颖对于园区的变化深感自豪,“园区越来越热闹,周边商铺也越来越多。整体比我当年刚来这里时好太多了!”
园区实景图
促成转变的关键,在于运营团队不懈的创新实践与深刻的理念革新。从举办AI工具展,将其打造成常驻园区的“AI百龙巢”,为企业提供“一站式”AI赋能平台,到投入大量时间深入企业,精准把握其需求、优势与痛点,高桥云港运营团队不仅让入驻企业感受到省心与高性价比,更在创业者心中播下了信任的“种子”,带来了员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每到这时候,我的内心总会有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沈颖坦言,“当你真的帮到入驻企业、得到他们的肯定、看到他们的成长,一切努力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