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鑫 吴晓燕 孙晴
记者 方秀芬
又到6月“毕业季”,莘莘学子即将告别4年大学生活走上社会,毕业典礼后,浓情“毕业镜头”格外动人,而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博文苑9号楼的这群毕业生却有一个特别的“保留节目”——和宿管阿姨“陈妈妈”合个影。
6月21日,记者见到了“陈妈妈”——陈卫君,今年52岁,2015年5月进入杭州师范大学后勤公寓服务中心,负责该校仓前校区博文苑9号楼宿舍的日常管理。在这1400多个日夜里,她用真心呵护着楼里的每个学生。
在陈卫君值班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里面存放着楼里每个学生的身份信息。“每月初,我都会翻看这些信息,确认这个月过生日的同学,然后悄悄准备生日卡片。”陈卫君在每张生日卡上都会写上“么么哒”三个字,同学们戏称它为“么么哒卡”。“每回收到卡片都很开心,瞬间感到家的温暖。”今年毕业的文创学院动画153班同学翟文硕一边与陈卫君合影,一边告诉记者。
今年5月,学院举办毕业作品展,翟文硕还特地邀请陈卫君去观看,并在自己作品旁合影。“卫君阿姨就是学校里的妈妈,有点小成绩第一时间想跟她分享啊。”她笑着对记者说。
9号楼805室的帕提曼•艾合买提回忆起四年前入学时,陈卫君给予她的帮助,至今犹在目前:“刚来杭州水土不服,引起腹痛,吃不进食物,还得了急性肠胃炎。陈妈妈知道后专门买来我家乡的水果,每天还抽吃饭时间回家熬红豆、红枣粥给我吃。离家这么远,还有人这么关心我,心里很甜蜜、很感动。”
几年下来,陈卫君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年毕业季,离校的学生都会来和她合影留念,在她们大学的记忆里不仅有老师和同学,还有一位“陈妈妈”。
“谢谢您,我们一定会回来看您的。”文创专业的黄婧说,在家里是父母照顾我们,在学校是宿管阿姨照顾我们,毕业的时候真的非常舍不得她。
学生通讯社原社长顾雅青告诉记者,“做学生记者时就听说过我们学校后勤的老师特别好,原来美术学院的一个送水大伯,把送水的钱攒起来资助贫困学生,曾经是我们心中最暖心的新闻。”
能够照顾学生,陈卫君觉得很幸福:“她们每天生活在学校里,公寓就是她们的家,我只是把她们当作我的孩子照顾而已。”在陈卫君的手机里,有很多这些年来毕业学生同她的合影,这些就是她最珍贵的财富,她说:“看着这些照片,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
编辑 杨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