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记者 沈晓颜
通讯员 魏衍方 徐潇卓
今天上午,投资1.85亿元,历时3年打造的桐乡市图书馆(陆费逵图书馆)、金仲华纪念馆新馆举行隆重的启用仪式。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洁勉,陆费逵、金仲华先生的亲属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代表近200余人出席开馆仪式。
以书为媒:增加城市文化厚度
开馆仪式上,“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理论与传播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教育实践基地”、“陆费逵研究会”正式揭牌。中华书局捐赠编号为2019,共3213卷、约五千万字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国庆七十周年纪念珍藏版》。桐乡籍书画家代表捐赠的作品40幅;中华书局总编助理俞国林捐赠个人藏书一百零一箱约3857册。同时,第12届金仲华国研杯征文活动正式启动。下午还举行了桐乡市全民公益讲座“伯鸿讲堂(桐乡)”第22期以及“风雅桐乡”建设专家座谈会。
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表示,图书馆是启迪群众智慧、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也是厚植城市底蕴、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新馆要以高起点、高站位开启新征程,成为“独具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城市新地标,推动全社会形成重视阅读、热爱学习、崇尚文化的时代新风尚。”
以人为本:打造高颜值文化地标
据悉,桐乡市图书馆新馆位于市中心核心区块(广福路与庆丰路交叉口),建筑面积20673平方米,共建设5层,其中地上4层,地下1层,横跨康泾塘九曲港,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建筑外立面采用纸张的概念,既酷似书页又能遮挡阳光的直射,远远望去仿佛一本本书籍叠放在蓝天碧水之间,静谧祥和却又灵气盎然。
新馆藏书70万余册,报刊750余种, 1200余个阅览座位。新馆一楼设置自助书房、咖吧(书店)、报告厅、展厅等人流密集功能区室,便于读者参加馆内活动、休闲娱乐和人流疏散;二楼设置成人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幼儿绘本区、露台休闲区、少(幼)儿活动区,动静隔离、张驰有度;三楼设置成人阅览区、共享演播厅、视听室、新技术体验区、培训教室等;四楼设置文献参考区、陆费逵纪念厅、中华书局版本陈列室、论坛沙龙室、古籍室等,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
新馆采用智慧化、个性化的管理和服务,引入瀑布流电子书、人机互动、朗读亭、VR、AR体验、电子沙盘、智能编程、电子名人文化墙、少儿电子益智游戏、少儿学习等新一代融教育、学习、兴趣于一体的技术和设备。采用机器人导览咨询(导航找书、语音交互问答、推荐服务)、人脸识别(刷脸自助借还书、入馆个性化服务推送、智能签到)、全馆舍楼层互动智能导航指引、大数据实时发布、自助图书借还终端、机器人图书盘点(自动盘点书架上书籍信息)、互动智能视窗(文化资源的检索、推送)、高清音视频直播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服务。
以伯鸿为名:构建全民阅读平台
桐乡是一座风雅之城、文化之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名人辈出。中华书局的创始人陆费逵先生就是桐乡籍,陆费逵先生字伯鸿,人称“伯鸿先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为传承和发扬伯鸿先生献身书业、推动文化繁荣的精神,近些年来,桐乡和中华书局共同努力,打造擦亮“伯鸿”这一文化名片,越来越深入人心。
目前,桐乡集中精力打造并陆续投入使用的“伯鸿城市书房”,更是一个富有卓识的决定,以书为媒让“伯鸿”与桐乡的普通民众生活相连,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以图书馆总馆为基点,辐射城乡11家图书分馆、15个伯鸿城市书房、16家伯鸿乡村书屋,1辆流动图书车,年接待读者超250万人次,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
此外,桐乡还通过举办“伯鸿讲堂”、“伯鸿书香奖”等特色品牌活动,让经典走进大众,让阅读成为时尚。截止目前共举办“伯鸿讲堂(桐乡)”22期,实行线上、线下讲习模式,受众达数万人。在北京启动第四届“伯鸿书香奖”,颁奖典礼将于明年4月举行。举办第三届浙江省阅读马拉松、浙江省第十五届未成年人阅读节、全民阅读节等系列活动20余场,全民阅读氛围逐年高涨。
编辑: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