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从路边摊搬进了“工匠亭”,全新版清河坊即将亮相!

杭州新闻 2020-09-24 07:00:00 7.8w阅

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吕啸 方汇

摄影 李忠

日暮下的河坊街,灯光亮起,人流涌动。鲁立清正忙着布置自己的“新店”,一家武大郎烧饼铺。“从2000年初在街边开了个小路边摊,到现在一晃10多年,如今要搬进工匠亭了,街区在改造,我们也升级了!”鲁立清笑着说。

2000年初,鲁立清来到河坊街,作为一名手工艺人,他的工作就是在河坊街上拉洋片、做剪纸、做武大郎烧饼。鲁立清是清河坊管委会引进的第一批民间手工艺人,和他一样,10几位民间手工艺人会在固定时间在河坊街上表演。“那会人来人往的,大家看了都觉得很新奇。”

后来,这些手工艺人也都在河坊街上摆了摊。直到现在,趁着清河坊省级高品质步行街改造提升的东风,他们都要搬进“工匠亭”营业了。鲁立清说,可以看出这次街区改造,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人都十分重视。

今年3月,浙江省全面启动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清河坊名列其中。杭州清河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文程介绍说,改造之后的河坊街的一大主要变化,就是在道路中轴,将原先售卖小玩意的工艺亭改造成为14个全新的工匠亭,引进杭州工匠和手工艺人,在工匠亭卖非遗产品、进行手工表演。

工匠亭的落地,从某种角度来看,正是对南宋手工业繁荣景象的复现。除了14个工匠亭,清河坊还从多个维度来丰富街区业态,设置了匠心市集、缤纷市集和国潮花车夜市等。

游文程说,为更好展现清河坊步行街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经营有道、品牌有名、数字引领的特色亮点,清河坊在保护和利用传统特色建筑的基础上,深度结合南宋文化、老杭州市井文化、工匠文化、潮流文化,重点着眼于打造5个文化小广场、2条主街、10余个文旅体验点的“520”工程。

5个文化小广场,指鼓楼内广场、鼓楼外广场、河坊街新宫桥广场、河坊街华光路以及叭蜡子巷小广场。文化小广场的到来,较好地解决了清河坊文化对外展示场地不足、休憩设施稀缺、门户坐标缺失的问题,今后将成为文化演艺、艺术交流的节点。

2条主街,是众人最熟悉的河坊街、南宋御街。将对清河坊建筑外立面、标识标牌、景观设施杂乱、交通配套不足的情况进行统一提升,配合灯光照明及城市家具等设施设备的布置,进一步优化街区整体商业、景观氛围。

10余个文旅体验点的亮相,则进一步深化了街区的文化氛围。有装载着清河坊智慧街区“大脑”凸显南宋文化的鼓楼南宋书房;融入沉浸式体验概念的“梦迴南宋”体验馆;引进“蛋白摄影”展现老杭州风情的望仙阁杭州记忆馆;展现杭州井文化的钱塘第一井展示空间;集中展示、体验非遗手工艺文化的上城区非遗展示中心……

借助这些物理空间的改造提升,清河坊历史街区对标浙江省高品质步行街,打造融审美、思想、人文、产业等为一体的平台,将于9月25日正式亮相。当天还将同步启幕“御见清河坊·宋韵最杭州”2020南宋文化节。

南宋文化节是上城区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至今已举办了4届,今年南宋文化节以清河坊历史街区为主要展示空间,以“御见·清河坊 宋韵·最杭州”为主题,以传播南宋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合新消费元素,将进行“秀、剧、赛、展、会”五大板块的20余项文商旅特色系列活动,并持续到11月上旬。

编辑 李婷婷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