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青、点茶到杀青、品茗……和这个实践小组一起探寻茶文化的奥秘

杭州新闻 2022-07-19 17:20:00 5.6w阅
通讯员 岑俊静 赵雨鑫 记者 王泽英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叶到了宋代时,已经在民间发展得相当成熟,又逢文化“波涛汹涌”地洗礼,茶叶便搭上了这辆便车,开始了它的飞速发展。通过《东京梦华录》的描述,可以看出宋朝时茶坊早已融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浙江理工大学“新火试旧茶”茶文化暑期实践小组的成员们由此为灵感,开启了一段茶文化的探索之旅。

点击看视频
采青

采青即采摘茶叶。采摘手势一般是手掌朝上,用食指与姆指挟住叶间幼梗的中部,藉两指的弹力将茶叶摘断。不同的茶采摘部位也不同,有的采一个顶芽和芽旁的第一片叶子叫一心一叶,有的多采一叶叫一心二叶。在茶园师傅的讲解下,队员们初步了解了茶叶采摘方式。时值初夏,夏茶芽小叶大,采摘时选择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都须按照与小拇指长度相近的标准。颜色上来说,相较春茶,此时的茶叶芽头较大,且与老叶之间的色差小,对于新手来说不易采摘。

炎炎夏日,队员们头戴斗笠,身穿围裙,腰系竹篓,在茶山之中缓慢游走。“新竹背篓采茶女,俏影丽容赛繁花。”不少人眼中的采茶是诗情画意的,而此时亲身体验过后,队员们纷纷表示这确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上山下山路难,采摘须得弯腰曲背,还要忍受蚊虫侵扰——我们只是体验一时,而这却是茶农们一直以来的工作,实属辛苦。 

点茶

点茶是唐、宋代的一种沏茶方法。点茶法是将茶叶粉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用茶筅搅动使其产生茶沫,形成粥面。击拂出细密的茶沫后,可以用茶粉调制出茶膏,用茶膏在粥面上写字作画,颇有意蕴。  

点茶需要足够细腻的茶粉,因此茶艺师傅先向队员们讲解了使用石磨研磨茶粉的要点:逆时针转动石磨则进茶,即使大颗茶叶进入石磨;顺时针转动石磨则用来研磨茶叶。研磨过程比较耗时间、耗体力,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才能磨出足够细腻的茶粉,最后才能够成功打出细密的茶沫。

队员们仔细听师傅讲解要点过后,开始上手尝试点茶。这个过程要多次注入沸水与茶粉混合均匀,而后用茶筅不断前后搅动茶汤,搅动之时要注意捏紧茶筅,以手腕发力,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击拂茶汤,才能成功打出茶沫。一开始队员们不断搅动茶筅,却始终不能击拂出泡沫,在茶艺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队员们终于逐渐掌握了要领,成功打出了细腻的茶沫,并在粥面上描字,体验了一把古人喝茶的文雅之风。


杀青

杀青指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等的酶促氧化,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使茶叶变软,便于揉捻成形,同时散发青臭味,促进良好香气的形成。

在队员们学习点茶技艺之时,茶园师傅已将采摘来的茶叶完成了晒青,即于日光下晾晒,接着放入滚筒杀青机中不断滚动翻转进行初步杀青。之后,茶叶又被转移到锅中以炒青的方式完成杀青。

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这一技术的产生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如今也成为了茶叶制作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师傅的讲解与示范,实践团队员们纷纷戴上手套尝试操作。轻压慢捻,手动茶叶翻。队员们操作起来才知道,师傅炒制时看似无意的动作却大有玄机,其中最难以掌握的便是翻茶叶这一动作,这也正是学习炒青需要几年练习沉淀之所在。 

品茗

茶叶炒制完成后,实践团在茶艺师傅的介绍下开始喝茶细细品味。

绿茶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进行区别。师傅先从比对西湖龙井明前茶与夏茶的外观开始说起。颜色上,绿茶并非越绿越好,颜色从糙米色到墨绿色是由好到差的标准。明前茶茶叶绿中有黄,是为糙米色,而夏茶茶叶偏墨绿,是茶叶粗朗的表现。形态上看,队员们采的夏茶偏长,而春天最好的芽长度应在1.8厘米。另一个重要区别是芽叶比例,春天第一批茶叶芽头比叶子粗壮很多,而到了夏季茶叶芽头就很瘦小了。 

而后师傅为我们冲泡了龙井茶,仔细感受香与味的区别。在等待茶叶舒展开的间隙,师傅询问大家平时喝茶对茶的印象如何,队员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有苦,有涩,也有甜,真真千人千味。

同时茶叶到达了半舒展状态,便可以喝第一泡茶了——明前茶茶清香柔和,夏茶香中带涩;喝到第二泡茶水时,我们感受到春茶仍能散发出芳香,而夏茶则显得相对寡淡了。喝茶间队员们还了解到,不同水源泡出的茶也大不相同,泉水可以冲泡出澄净透明的茶水,若用江河水则会含有较多杂质,茶汤颜色也较深。

除了亲身实践感受茶文化之外,小组成员们还前往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展馆)去了解和学习更多茶文化的奥秘。

中国茶叶博物馆是一个以茶为主题的博物馆。该博物馆分为六个展厅。“新火试旧茶”实践团主要参观了茶萃厅、茶具厅、茶俗厅。

茶萃厅展出中国名茶和境外茶叶的样品。中国产茶历史悠久,产生了花样繁多,品类各异的名茶,具体可分为六大茶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以及在此基础上再加工而生成的花茶、紧压茶、萃取茶等。

茶具厅展示中国各历史时期茶具的演变和发展。“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茶无论是药用、食用、饮用,都是离不开茶具的。通过参观茶具厅,该实践团队总结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饮茶习惯和饮茶方式的差异,所使用的茶具其材料、造型、工艺和称谓皆有所不同,精美的茶具能令人赏心悦目。

茶俗厅介绍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饮茶方法和礼仪,茶的风俗习惯就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实践团队的浙江成员表示,由于浙江多种植龙井茶,所以人们大多喝龙井茶。而来自湖南的成员表示由于饮食和生活习惯,湖南一带常喝带有烟味的茶,并有连茶叶一起咀嚼咽入的习惯。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通过茶艺表现精神,这包含和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明。茶文化以茶德为中心,体现了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

通过此次探索茶文化的实践活动,小组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文化的魅力。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会更加积极主动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发挥专业优势,讲好中国故事。


责任编辑:杨俏颖
查看专题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