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首飞,一句‘C919的发动机无法自主生产’激发了我心中的责任感。”在舞台中央,新生代表王一帆说出了自己对航空的热爱与追求。
台下,她的同学们也有各自的追梦故事。“北航的桂海潮教授坐火箭去太空搞科研,成为了我的偶像,让我一路‘追星’来到这里。”汪舒晓笑着说。身边,陈佐豪则分享了自己航空梦想的起源——追逐“玉兔号”和“玉兔”精神。
在这里,每一位新生都有着对航空事业的热切期盼。他们都来自北航中法航空学院。昨天,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暨202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此后,学院将致力于培养航空领域的卓越工程师和高精尖创新人才。
现场,教师代表、校友代表、法国国立民航大学校长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相继发言致辞,寄语新生,作为北航中法航空学院第一批见证者和开拓者,能够传承先辈精神,勇担时代重任,用青春的活力和不懈的奋斗,为中法友好交流注入新的动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北航中法航空学院院长洪冠新表示:“未来的培养,最关键的是师资、学生、培养模式以及培养保障,我们将做好法国、北京和杭州两国三地同质培养,学生可以享受中法两国的优质资源,必将成为国家民航领域的栋梁人才。”
据了解,今年,北航中法航空学院共录取180名本科生,面向浙江招生60人。学院按照工科试验班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航空试验班)培养,本硕贯通六年弹性学制,中、法、英三语教学,借鉴法国工程师教育经验,将我国“本科-硕士”培养模式和法国“预科-工程师”培养模式相融合。
预科阶段学习完成后达到工程师选拔要求且继续在本学院按照工程师培养模式深造的学生,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方式招收。完成本科相应学分及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可获得北航学士学位(专业为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之一)。继续完成硕士/工程师阶段相应学分、三段式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学生可获得北航专业硕士学位(专业为交通运输),并同时获得经法国工程师职衔委员会(CTI)认证的工程师文凭。
自8月29日开学以来,学院组织了为期三周的法语训练营,增进学生语言技能,9月18日将正式开启新学期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