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望:我的摄影与人生》
叶锦添 著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出版机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他凭借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艺术家;自1986年电影《英雄本色》起,他曾担任多部电影的美术指导与服装设计,包括2023年刷屏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他还是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领奖服的设计者。
但少有人知道,叶锦添还是一位出色的摄影师。
他是摄影科班出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实用摄影高级摄影专业,从摄影中习得的美学观念,或隐或显于之后的电影与舞美创作、服装设计。
在叶锦添看来,摄影并不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洞见、一种神圣的窥探。他沉迷于对时间维度的探索,试图不断抽取出局部,以触达抽象的时间意义。
作为叶锦添首部自传性摄影随笔集,本书精选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时期风格各异的代表作品,分为“美人”“橱窗”“众生”“异境”四辑,勾连出叶锦添在电影、舞台、当代艺术之间自如与自觉的艺术寻真之路。
在叶锦添敏锐与精妙的镜头布局中,周润发、张国荣、梅艳芳、张曼玉、王祖贤、周迅、李冰冰、桂纶镁、林嘉欣等呈现出少为大众知晓的情绪状态;与此同时,他还以简洁亲切的文字呈现与他们动人的生命交集。
叶锦添回忆他之所以选择摄影,是受到张国荣的影响,当时张国荣有一个摄影工作室,叶锦添经常去那里看他工作。
“那时候,我背起背包去欧洲,去美国,看到那些很好的摄影师,回香港后我说我要做全香港最厉害的摄影师,但是回去发现一点机会都没有。”叶锦添说,随后他开始专注于舞台艺术,但“那段时光,如今回想起来,恍如昨日,很美好”。
他在后记里这样写道:“每段拍摄的时光,都会看到时间的秘密以及我的秘密,不同的时间会看见不同的东西。影像有时候记录着复杂的事物流转过程,包括当时的空间与光影的变化,总希望不要重复自己,把一切变成一种关键词,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活生生的发现。面对面地按下快门,我得到的是生命的动力,而不是答案。”
《重新发现景德镇》
赵慧 主编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出版机构:广西师范大学
景德镇火了,还登上“小红书”文旅热搜榜第二,仅次于迪士尼。
这座位于江西省一隅的古瓷都,为什么会成为年轻人聚集的新中心?与北上广深的快节奏、高压力相比,景德镇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真的可持续吗?
本书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书不仅梳理与城市、陶瓷有关的诸多信息,也记录下众多移住者、旅行者和本地人的故事,分析他们在创业、生活上的各种实践,展示了一个真实、丰富、充满生机的新景德镇。
这本书是《第一财经》“城市系列MOOK”第一本。采编团队擅长“以商业视角分析生活方式”,驻扎景德镇当地,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不同于浮光掠影的旅行指南,或是枯燥乏味的城市调查,本书提供了一套成熟的认识城市的方法论:呈现一座城市的历史脉络、文化风俗、经济生活,分析这里与品牌价值有关的各种表现,为这座城市寻找更多元的可能性,也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供行动上的参考。
本书提炼出理解景德镇的10个关键词,从陶瓷的历史入手,探讨手工技艺、色彩美学、艺术家村、“景漂”、市集、陶瓷大学、雕塑瓷厂、大地艺术节等议题,并提供旅游路线、购物、美食等实用信息,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景德镇:历史与现代交汇碰撞,商业与自然磨合共生,手艺与艺术相互滋养,个人与社会良性合力。
景德镇有4万“景漂”,还有很多回到故乡的年轻人。他们中有人学会了做瓷器,创立了自己的陶瓷品牌,也有人开起了咖啡店或者买手店,还有人将山谷里的村子改造成艺术家基地……本书观察记录了众多景德镇人的生活与创业故事。围绕陶瓷,景德镇有丰富的市集、艺术展,还有支持制瓷艺术的整套流程。一线城市的文化包容度,与五线城市的生活成本,共同承载起年轻人“做点事”的梦想。
御窑厂、三宝村、雕塑瓷厂、乐天市集、艺术在浮梁……这些声名在外的热门打卡地,有哪些隐藏的打开方式?如果你受得了景德镇的辣,哪些特色小店值得到此一吃?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或是传统日用瓷器,可以去哪些地方?书里还有详细的景德镇吃喝玩乐清单,不仅可以“按书索骥”,还有可能像很多景德镇人一样,在大街上捡到你未来事业的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