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游览绍兴东湖景区的游客热情不减。数据显示,景区接待游客达3万人次,坐船游客1.5万人次。
与此同时,乌篷船排长队等候的情况也在社交平台引发不少讨论,“九点开始人就多了,队伍很长”“买到票后还要排队坐船,等了很久”……不只清明节,坐船游客越来越多,但由于船老大人手不足,节假日或周末时,东湖一船难求的问题愈发突出。
为解燃眉之急,前不久,东湖景区对外发布招聘信息:以10万元左右年薪向全国招收20名左右年轻船老大。截至目前,前来应聘的人数已近60人,以80后、90后为主。据东湖景区主任宋亚娜介绍,符合条件的有25人,最快本周就将开展入职培训。如果这批船工顺利入职,加上现有人手,乌篷船的接待能力有望明显提升。
船工人手不足,游客高峰期坐船排队1小时以上
乘坐乌篷船穿梭于洞穴之间,经过一座又一座小桥……与鲁迅故里相距不远的东湖景区,因为秀丽的自然风光和险峻的悬崖峭壁一直深受游客喜爱。今年前三个月,景区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同比增长125%;坐船游客约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6%。
“高峰期买船票加坐船排队有时会超过一小时,如果候船人数过多,会提前停止售票。部分游客来晚了就买不到船票了,因此,我们也迫切想要提升运力,满足广大游客的乘船需求。”据宋亚娜介绍,目前,景区有40余位船工,以及60艘4客位、15艘3客位乌篷船,“景区有足够的船只,船工队伍壮大了,乌篷船的接待能力也就可以有效提升了。”
为了解决候船时间过长的问题,景区想了不少办法,比如在节假日招聘临时船工(经验足的老船工)、优化游船线路等。清明假期,东湖招聘了10余位划船临时工,乌篷船的接待量每天增加到5000人次以上。“核心问题还在于划船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宋亚娜说。
前阵子,景区紧急发布“东湖景区乌篷船船长招聘”信息,希望招聘20名船长,而“硬性”条件的第一条就是年龄在35周岁及以下。同时提到,如有英语、戏曲等相关特长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此次“招贤纳士”有别于以往,男女不限,希望船长的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培训考核合格正式上岗后年薪可达到10万元左右(含五险),同时还明确“会普通话”“会游泳”“会划船者”优先录取。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前来应聘的基本是80后、90后年轻人。应聘者都是大中专以上学历,还有英语、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在应聘者中,有3人原本就会划船。也有不少省外人员报名应聘和咨询。许多报名者表示,自己从小在水边长大,水性好,会打鱼,只要稍加培训,就能胜任乌篷船船工。
接下来,景区将遴选合适的人员开展一个月左右的培训,“准船工”们除了要掌握手脚并用的划船技能外,还需会救生、会讲解。
老龄化、招工难问题突出,船老大为何难招?
61岁的唐国良是则水牌村人,已经在东湖划了11年乌篷船,是景区工龄最长的船老大,初见他时,略显黝黑的皮肤、宽大的手掌让人印象深刻。为了更好地接待游客,原本只会绍兴话的唐师傅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自学了几段莲花落,不少游客到了东湖指定要坐他的船。
“两三岁就接触船了,那个时候都是捕鱼的,七八岁就自己划,十二三岁能手脚并用,划船没有一定的水平划不来的,如果到了一定年纪再学,也学得会的。”唐国良挺看好年轻船工的加入,“年轻人聪明学东西快,又都会说普通话,他们有自己的优势,即使零基础,只要不怕吃苦、肯学就能学会,关键还在于自己喜不喜欢这份职业。”
乌篷船手脚并用的划船方式是一项非遗技艺,除了从小捕鱼捉虾、水性较好的老一辈,年轻一代很少有人会划乌篷船。目前东湖景区40余名船工中,60周岁及以上船工有20人,占比近一半,最年轻的船老大年龄也在50岁以上。并且船老大大都来自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前赵村和东湖街道的则水牌,都是从小就会划船的渔民。
绍兴乌篷船船工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后继乏人,这种现象不仅东湖景区存在,绍兴古城内河乌篷游船工大都是老人,绍兴水城旅游公司古城内河有76只乌篷船,平时划船的不到30人,年轻船工更是稀罕。
东湖景区乌篷船队负责人王再时介绍,造成船工老龄化、年轻船工难招的原因,主要是划船技术要求较高,想要学会划乌篷船并考取划船执照,培训时间较长,导致船工后备力量紧缺。此外,划乌篷船属于露天作业,风吹雨淋日晒无法避免,劳动强度也比较大。
采访过程中,不少船工师傅告诉记者,游客较多时,每位师傅每天一来一回,要划上四五十趟,尤其是节假日,有时忙得吃不上饭。如果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是很高兴的。
提高薪酬待遇,吸引年轻人接棒老船工
“我们划定的退职年龄红线在65周岁,这支队伍老龄化情况比较突出。”宋亚娜坦言。这些年,为了留住现有老船工,东湖景区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在薪酬体系中纳入星级考评,相比过去整体收入有了明显提升。在节假日,他们还会采取“底薪+绩效”的方式临时吸纳一批老船工来应对景区客流高峰。
然而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将划船作为一项稳定的职业,依旧是摆在景区眼前的一道难题。
记者注意到,东湖景区已连续多年紧急招聘船老大,今年却首次对应聘者的年龄提出新要求——35周岁及以下。“过去我们以招收熟练工为主,他们本身就会划船,考证上岗非常快。”据宋亚娜介绍,然而报名的人逐年减少,景区招聘思路有了一些转变,“这几年周边村子拆迁,很多人搬走了,老一辈渔民年龄也越来越大,只招熟练工,不太现实了。”
在她看来,这次报名应聘的人之所以较多,一是年薪待遇还可以;二是体现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青睐。“我们在景区接待过程中发现,传统文化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在不断提高。他们喜欢穿汉服,参与景区里的宋韵点茶、古琴、社戏体验。而手脚并划乌篷船是绍兴市非遗,也吸引了不少人。”
去年,景区选了两名年轻职工,从零开始学习划船,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两人顺利考取了驾船证。因此这次招聘中,景区大胆向广大年轻人抛出橄榄枝,也不再对是否会划船做硬性要求。
对于这次招聘,景区还有着更多期待。“不是一招了之,而是希望招得进、留得住,后续我们还想打造一支复合型的船工人才队伍,船工不只是为游客提供划船服务,同时成为向全世界推介绍兴的一扇窗。”宋亚娜说,通过招聘补足后备力量,景区后续计划面向社会开设乌篷船划船体验类活动,满足更多游客的游玩需求,同时帮助乌篷船这张绍兴独有的文化金名片更好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