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见匠心!富阳“张氏骨伤疗法”登上央视

杭州日报 2024-04-15 17:22:00 25.4w阅
记者 骆炳浩 通讯员 徐蓓蕾

4月14日20:00,央视一套播出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七期《骨伤有术》,带领观众领略中医骨伤科的传世智慧,国家级非遗项目“张氏骨伤疗法”亮相本期节目。此前,富阳“张氏骨伤疗法”曾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赓续数千年,中医正青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集结近百位国医大师、中医药专家、文化学者,探寻跨越数千年的中华医脉,通过生动展示传承智慧的经典医籍、叹为观止的中医非遗技艺,深度解码中华文明,将中国中医药的内涵进行科技化、时尚化、生活化表达,全景式呈现中医药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为全世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打开了窗口。

本期《骨伤有术》节目解读经典中医药书目、分享亲身经历,为观众提供了权威的知识视角,通过多个代表性的理论和例子,串联起中医骨伤科的“前世今生”。中医骨伤科具有代表性的富阳张氏骨伤疗法、天池伤科、清宫正骨、平乐郭氏正骨四大流派传承人应邀来到节目现场,展现各流派的医术特点。

“张氏骨伤疗法的特点就是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外固定、中药内服外敷。张氏骨伤起源于清道光年间,有190余年历史,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医见匠心”环节,富阳张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承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党委书记张玉良在作自我介绍时带来了张氏骨伤疗法“独门法宝”——杉树皮夹板,“它有三个特点:质地比较轻便,可塑性韧性比较强、取材方便。”

“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节目主持人王端端赞叹道。

节目多次提到中医骨伤科提倡“慎做手术”的理念,一方面体现了中医骨伤科精妙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中医文化底色下的医者责任与人文关怀。

在技艺展示环节,张玉良与张氏骨伤疗法第六代传承人张元斌压轴登场。他俩既是父子,也是师徒。

节目组播放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受伤后在杭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并治愈的视频画面。以此为例,张元斌介绍,患者左手臂的尺桡骨断成三截,这么严重的骨折可能会伤到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手臂的残疾。当时,张氏骨伤疗法第五代传承人、杭州富阳中医骨伤医院院长张玉柱顶住巨大压力,采取张氏骨伤疗法治疗,6个月后使患者骨折处愈合。“治疗中,首先是通过拔伸牵引法恢复一个长度,对于骨折的侧方移位通过推拿按挤的方法恢复到原来位置上,之后是通过摇摆碰触的方法确定骨折端确实已经靠在一起,最后用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住,避免发生再次移位。”

“我对杉树皮(夹板)很感兴趣。”节目嘉宾、青年演员曹骏体验了张玉良父子合作完成的中医小夹板的取材与包扎手法,“感觉透气,而且手指可以活动,我觉得非常好,还挺有型的。”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果农等群体不慎发生骨折屡见不鲜,当地医院以手术治疗为主。2017年11月,在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张玉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驻阿克苏工作站”在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挂牌,帮助该院建立“整体辨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为一体的中医骨伤诊疗体系,2022年入选浙江省对口工作金名片。

“作为医者的一个初心,张氏骨伤疗法还传播到了新疆阿克苏地区,借助张玉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惠及更多患者,合作的6年多里已整复6000余例患者。”张元斌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主持人鲁健精辟地解读了这阵掌声:“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方便百姓,这其实就是医者仁心在里面。”

节目最后,节目主持人王端端要求四大流派传承人用一句话来表达对中医骨伤科的寄语与厚望,张玉良的话非常质朴:“尽心尽力看好每一位病人。”

手法整复、杉树皮夹板、百草伤膏是张氏骨伤疗法的“三大法宝”,为何在《骨伤有术》节目中选择展示杉树皮小夹板这一“法宝”?昨天,张元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节目组要求提供的“法宝”是可上台展示的内容,而且要与现场嘉宾进行互动,考虑再三,决定展示杉树皮小夹板,包括它的优点以及包扎的方式,让观众能更直观了解张氏骨伤疗法。

责任编辑:骆炳浩
审核:赵玉福
“浙A”冠军,诞生!
杭州“小交警” 街头喊话
新进展来了!杭州超大城市公园
杭州发专项消费券!
富阳队率先挺进决赛
评论
我要参与评论